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神经网络训练,输入一张矿石的图片就能分辨出它是哪类矿石。这不是某家高科技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而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几位高中生设计的“火星基地矿物采集自动化识别及分拣系统”。“可能在专家眼中这不算什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算法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想继续钻研下去。”高二学生王韬智说。(2月22日《人民日报》) 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关键在于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青少年正处于知识水平和人格思想快速成长的阶段,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会逐步产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索、研究和创新的意愿。对青少年萌发出的科学意识,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且要积极为其创造“一探究竟”的空间和条件,让青少年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积累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这是开展科学教育应当遵循的理念和追求的效果。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都非常重视。早在2017年,小学科学课就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不少地方和学校投入了很多的资源和精力,开发出各类丰富有趣的科学课程、科技活动,建设了一批可以让青少年动手创造的创客空间、科技场馆,让科学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更多青少年爱上科学、向往科学。 但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存在差距,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并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科学教育除了需要资源投入外,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些地方,科技教师的水平层次不齐、缺少培训,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要加大对科技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投身于科学教育事业,并且为科技教师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增强职业获得感。 近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显著,但距离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需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小抓好。在校园里开展好科学教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必须抓紧补齐当前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加强科学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模式,让广大青少年能够获得更先进、更鲜活的教育培养,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热情,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出更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也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更多后备力量。(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