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德化窑展示馆陈列的出土器皿 发掘保护与展示并重 遗址公园让瓷史可触可感 自1961年屈斗宫窑址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德化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德化窑遗址保护工作,把德化窑遗址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窑址普查工作,组织编制窑址保护总体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健全保护机制,依法落实窑址保护责任,提升防护水平。 2019年10月德化窑址纳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申遗以来,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以及市申遗办的部署要求,德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在做好考古发掘、梳理文化遗产内容的同时,完成屈斗宫保护展示棚的整改提升,完成尾林—内坂窑以及生产作坊区保护展示棚。 聚焦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德化规划建设德化窑遗址公园,展示“千年瓷窑”的千年独家记忆,让千年瓷史成为一部可以触摸的文明史记。项目涵盖了屈斗宫窑址、尾林—内坂窑址两个片区,其中,屈斗宫窑址将打造成城市遗址公园,建设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并整合屈斗宫窑址、祖龙宫窑址、祖龙宫、祭窑神等陶瓷文化资源,新建、改造提升完善游客参观步道、广场,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尾林—内坂窑址片区打造考古遗址公园,以上寮溪为媒,上游连接内坂窑、尾林窑,下游连接梅岭窑,承担窑炉遗址本体、环境以及相关遗产要素的现场展示功能,同时侧重对陶瓷原料采集、生产制作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展示,通过修缮提升古道、石台阶,建设木栈道等,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触摸千年陶瓷历史,实现遗址保护利用与观光休闲、科学研究的共同发展。 做好固态保护的同时,德化积极推进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的活态传承。 ——加强培养,做好德化瓷烧制技艺传帮带。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德化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3人、省级9人、市级27人、县级66人,非遗传习所14家,生产性保护基地3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70个。 家族传承。鼓励引导传承人做好家族传承工作,目前形成以苏氏、许氏、陈氏等为代表的家族传承,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德化陶瓷雕塑技艺,目前全县各类民营陶瓷研究所100多家。 师徒传艺。充分发挥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设立陶瓷传习所、出台“名师带徒”“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等方式,多举措为传承人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依托县职校和泉州工艺美院开设“陶瓷雕塑技艺班”,开展培训传承活动,培养陶瓷雕塑专业型人才。编写校本教材《陶瓷》《瓷韵》,把传统陶瓷教育引进课堂。同时,在尚思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开展陶艺进校园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知瓷、爱瓷、爱家乡的意识,并不定期组织学生陶艺作品展示活动等。 ——挖掘内涵,推动对外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中法论坛”、中国德化陶瓷博览会暨茶具文化节、“中国白”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国白 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德化窑学术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活动与学术交流活动,深挖细掘独具特色的德化民窑文化,充分发挥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搭建平台,加强陶瓷文化展示。打造国际瓷艺城、瓷都文化广场、红旗坊文旅产业园、中国茶具城等陶瓷文化展示窗口。引导企业建立陶瓷艺术展厅、民办博物馆,展示千年陶瓷文化、精湛制瓷工艺和珍贵瓷塑作品。组织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的陶瓷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提升德化陶瓷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