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文明创建 | 道德建设 | 文明实践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网络文明传播 | 文明资讯 | 移风易俗
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德化文明网 > 头条
德化:以县域城镇化推动共同富裕
2024-06-11 21:36:37 黄琼芬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婕  

生产车间里,工人在赶制陶瓷订单。 林婉清 摄

企业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广袤田野上,洋溢着绿色的希望;欢乐田园里,风景与烟火一起装进人们的心里……芒种时节,行走在德化城乡,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德化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并被列为全省首个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以此为契机,德化县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先后获评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去年以来,德化县按照全省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部署,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风貌焕新提质,获评全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并作为全省唯一县城列入全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首批试点。

让农业人口进得来

进城20年,葛坑镇大岭村村民苏启辉早已融入德化县城的生活。“过去,在村里只能靠种地谋生,没有什么副业可以发展,收入非常有限。”苏启辉说,2000年前后,大岭村的村民就陆续带着孩子离开村子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

2002年,苏启辉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带着孩子进城并进入一家陶瓷厂工作,每月就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相比在家务农,对苏启辉而言,这个收入不算低。如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拼,他已是一家陶瓷企业的车间主管,每月工资到手六七千元。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德化县开始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发展陶瓷特色产业,有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县城转移,促进要素集聚,不断提高县城建设水平。

“大城关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产业发展起来,工作岗位多起来,进城农民有工作才能留得住。”德化县发改局局长周益国说,对此,多年来德化坚持大力发展陶瓷这一主导产业,确保农民进城能就业、有工资。

针对全县陶瓷企业布局小、散、弱等突出问题,德化县通过政府主导,逐步推动陶瓷企业从农村向城关集中。此后,德化坚持“节约用地、集群发展”的思路,先后开发8个总面积近万亩的工业区,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目前,德化全县拥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区周围,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工业产值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产业的发展,为德化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多万个,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城镇化率达78.8%,集中了超全县三分之二的劳动力、经济总量和税收。

与此同时,德化县还深化改革,确保农民的农村产权有收益。

“自从我们村跟国有林场联营后,管理抚育的毛竹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不仅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大铭乡金黄村村民苏培南说。

近年来,大铭乡大胆探索、勇于改革,有效整合林业资源,在金黄村率先设立“两山转化”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有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成为泉州全市“深化林改第一村”。

多年来,德化县持续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有偿流转土地5.1万亩、林地10.6万亩,保留原有的地、山权、林权、房权,让进城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2013年,德化县就在全省率先提出‘以林权换收益、以收益换保障’的改革思路,试行村组集体将商品林林地使用权以及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森林、林木使用权(三权)依法流转到县办公司林场,享受以120亩流转30年以上置换1套50~90平方米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的政策。”德化县林业局党组成员赖经旻说。

这一改革措施提出后,先后在水口镇湖坂村、南埕镇连山村两个村开展试点工作,依法流转森林面积1.5万亩,置换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117套。

“‘林权两换’改革试点是德化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一次大胆、成功的尝试,是对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次有益、全新的探索。试点经验做法先后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和先行样板。”德化县林业局局长陈文锋表示。

1  2  3  4  


中共德化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东南网 承办
闽ICP备05022042号
投稿邮箱:dhxwmb@163.com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