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法制报道 > 正文

挂钩个人信用治交通违法? 专家:操作难度大

2012-12-07 09:07:28 陈薪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挂钩个人信用 治交通违法有良药?

专家:涉及行业广 操作难度大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7日报道 本网记者 陈薪宇

平常有交通违法行为的朋友,将来或要小心自己的个人信用了。日前,针对行人闯红灯抢行现象,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公安机关将大力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的工作。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挂钩是否合理,也成了网友们议论的焦点。

撒花:立法遏制“致命小节”

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挂钩,不少网友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 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是由于违法者没有受到相应处罚,如果二者挂钩则更有利于遏制交通中的“致命小节”。

网友“p_b_paul_”说道:“客观地讲,从违法比例来说,机动车绝对是明显低于非机动车、行人的。以前都是在声讨机动车,现在也是时候适当地声讨一下行人啦。”

“蛟十三”则认为通过相应处罚可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许多行人根本不顾交通法规,尤其好多人根本不管左转指示灯,非常容易出事故!而开车人乱闯红灯会罚款,但是行人闯红灯却没有”。该网友认为,对严重违规造成后果和损害的典型案例、事件要曝光“亮丑”,才能减少不文明的违法行为。

一些网友也指出,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教化手段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网友“蒋斐-Cheney”说道:“平时看到了太多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甚至有小学生要等红灯,家长还拉着、揪着孩子闯红灯的情况。”

拍砖:挂钩应有公平前提

相对支持者,也有许多网友不看好这一措施。反对者认为将交通记录和个人信用挂钩并不合理,且实际操作会很困难。

网友“聚睿舢”就说道:“众所周知,在当下,从不违反交规的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少之又少。如果银行根据客户交通安全违法记录决定是否给办理信用贷款等业务,那银行非喝西北风去不可。”

不少网友也指出,造成交通违法的原因复杂多样,有时候不仅仅在于违法者。网友“心无旁婺r”留言:“有些路口交通设施设置有失人性,例如绿灯时间过短等,使得一些人不得不违反交规。而如果市民因为不科学的交通设置而上了信用‘黑名单’实在冤枉。”该网友提出,要保障公平,交警部门应先合理设置各种交通标志,让交通违法人受罚后能心服口服。

网友“难得一见”则说道:“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都与公民的权利有重大关系。因此,如何挂钩,有关部门应该好好研究。此外,在执法上也应一视同仁,不能对特权者违规视而不见。” 网友呼吁,具体实行应该有详细的操作规范。

律师:应加强执法力度

就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挂钩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律师许水清。他认为,交通违法属于法律范畴,而个人信用的判断属于道德范畴,将二者挂钩的做法并不妥当。

许水清指出,“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有行人们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也有执法观念薄弱的因素。“就驾驶车辆的市民来说,他们有明确的交通法规意识,知道如果违规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不会轻易违规。而相关部门对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却松了许多,加上处罚取证难度大,只能以劝阻教育为主,因而大多数人都认为闯红灯并不是违法违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人交通法规意识薄弱的情况。”

许水清也分析道:“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出现交通违规行为,但不代表他是蓄意违法。因此,如果将其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个人因此无法借贷或参保,这样的处罚未免过重。而且个人信用的评判涉及银行、保险等多个行业,操作起来并不实际。”

对此,许水清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罚,“行人违规的处罚应该与驾车者违规处罚一样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有犯必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