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优质稻产业链五年助农增收49亿元
m.folksfolks.com 2013-09-12 09:23 吴燕敏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2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吴燕敏)记者从11日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优质稻产业链科技创新,5年推广优质稻4146万亩,稻米优质率达七成以上,累计助农增收49.75亿元。 在连江县东岱镇洪塘村、山堂村,由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与连江县农业局共同建立的1200亩优质稻展示示范片上,100多个品种的水稻长势喜人,各具特色。 据介绍,这里的优质稻展示示范片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面积示范,面积1020亩,种植的是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据专家介绍,这两个品种突出在这两个品种突出表现米质优,在福建地产优质米评选中获得金奖,而且株叶态好,耐肥抗倒,产量高,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第二部分是近一两年来刚通过国审、省级审定的38个新品种,每个品种面积1亩左右,通过展示筛选出适宜我省种植的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第三部分为后备新品种展示69个品种,每个品种0.1亩,这些品种都是科研育种单位刚刚育成,通过此次展示及米质品尝,筛选出米质优、产量高的品种直接参加省区试,加快品种审定速度。 据了解,2009年福建省启动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全省建立11个综合试验推广站,组织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种业米业公司以及设区市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围绕优质稻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展协作攻关。 5年间,全省建立优质稻新品种千亩示范区99个,百亩核心示范片297个,示范面积达30万多亩,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点1168个,展示优质稻新品种2000多个。通过不断扩大展示示范覆盖面,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引导农民择优选种,加快良种良法进村入户和优质米上餐桌的步伐。 福建通过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平台,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各部门优势,很好解决优质稻科技与生产脱节,产、学、研脱节,育、繁、推脱节,产前、产中、产后脱节,品种与配套技术脱节等问题,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加快了优质稻新品种推广速度,提高了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水平。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郑家团介绍,在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下,与2008年相比,全省的优质稻种植面积由600万亩增加到920万亩,稻米优质率由45%提升到73.6%,优质稻总产量占口粮消费量由36%提高到87.9%。全省二等以上高档优质稻品种快速扩大,推广面积达423万亩,占优质稻推广面积的46%,比2008年提高29个百分点,优质稻品质整体档次不断提升,初步解决了我省高档优质米基本从省外调入的问题。破解优质稻制种技术难题,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培育的优质稻“宜优673”为例,经过五年攻关,每亩制种产量达到125公斤,比2008年提高了50公斤。 2008年,福建省优质稻缺口400万吨,需要从外省调入350万吨。而到2013年,福建自产的优质稻总产量,已占全省口粮优质稻消费量的87.9%,极大提高了自给率,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9]在中老边境创最高亩产纪录 福建两系稻成"科技使者"
- [ 05-15]福建省优质中稻、蔬菜新品种辐射推广260万亩
- [ 04-16]黑米泡水三分钟后水变紫 专家称属正常现象
- [ 03-25]福建今年起水稻种植保险从损失30%开始起赔
- [ 12-06]福建优质稻:产量不断提高 口感越来越好
- [ 10-10]福建推广优质稻种植 水稻由高产向优质高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