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张尚瑶) 在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提起韦敦伟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晓。他性格直爽、热心助人,在群众中很有威望。谈起这几年玉洋村的发展,他憨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韦敦伟创办的缘中园农庄位于海拔670米的山上,是发展高山无公害水果种植的良好场所。 35岁的韦敦伟皮肤黝黑,朴实健壮。说起缘中园农庄,他颇有感慨。1998年,刚退伍的韦敦伟选择了回乡务农,5年后他决定创办一个农庄。万事开头难,缺乏资金成了他最头痛的问题。为了帮助他创业,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他联系了支农贷款10万元。他租下一片由村集体所有的荒芜茶场,随后购进果树苗木3000株。没有钱请人帮忙,他就自己干,与家人一起开荒锄地种果树。 几个月下来,荒山终于变成了果园。为了把果树管理好,他又买了很多有关水果种植的书籍,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镇里邀请县农技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果树种植技术,他从不错过。 经过精心管护,韦敦伟几年的辛劳终于有了回馈。2008年7月,缘中园农庄生产的优质水蜜桃、晚熟油柰开始运往市场销售。当年生产水蜜桃3吨、油柰1吨,实现产值8.5万元。2013年,缘中园农庄已经发展到200多亩,一年可收入20多万元。 在汗水的浇灌下,韦敦伟走上了致富路。2005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看着一些村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韦敦伟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贫困村民共同致富。 2007年,村民郑茂桐想种桃树却苦于无从做起。知晓这件事后,韦敦伟就来到郑茂桐家,帮他出谋划策,解决资金难题,手把手教他桃树种植技术。不到三年时间,郑茂桐的果园就挂上累累硕果。丰收的季节到了,郑茂桐却发愁了,销路在哪呢?他找到韦敦伟,韦敦伟经过多方努力,千方百计帮助郑茂桐解决了销路问题。产销两旺,郑茂桐生活也开始富足起来。看见郑茂桐家的变化,近年来,同村村民纷纷跟着韦敦伟种植起桃、油柰等水果,现在玉洋村有大小果园1000多亩。 同村青年韦敦杖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2006年春,他想种植香菇却无处筹集资金,韦敦伟及时伸出援手,借给韦敦杖2万元钱。这一年,韦敦杖用这2万元钱种植了香菇,净赚了2万元。之后,韦敦杖开始大面积种植香菇,并发展起山羊养殖,不到几年时间,他买了货车,娶妻生子,还盖了新房。 在帮助群众致富的同时,韦敦伟还热心公益事业。玉洋村是代溪镇的一个大村,村小学没有开设幼教班,韦敦伟多方筹措落实资金,修缮校舍,聘请教师,2009年,玉洋村终于办成村级学前教育班。 韦敦伟还与村里25名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并带头捐款,发动村民进行村道硬化、自来水工程建设、河道疏通等。在他的感召下,村中热心公益的人越来越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记者感言 期待更多“火车头” 要想致富快,要靠“车头”带。由于地域、经济和文化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农民虽然致富愿望强烈,却缺乏致富手段。这时,就需要身边的经济能人,以身示范,起到“车头”作用,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生产受市场欢迎的“新奇特”农产品,让广大农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韦敦伟艰苦创业,成了本村的经济能人,在群众心里树立起了致富的信心。他热心助人,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农村新生活的标杆,使得玉洋村村民取得经济发展和道德水平提升双丰收,这样的“火车头”越多越好。 |
相关阅读:
- [ 11-25]《脱贫致富带头人》系列报道激发八闽扶贫攻坚新热潮
- [ 11-19]永泰下院村85后羊倌李伟是位“领头羊”
- [ 11-18]李伟:85后的他,是乡里致富“领头羊”
- [ 11-12]吴建华:年逾不惑,他返乡赶着香猪奔富路
- [ 11-09]吴泽炎:做只蚯蚓,回到村里松松这块土地
- [ 11-08]柘荣“本山大叔”愿做只蚯蚓 自掏腰包搞村里建设
- [ 11-08]李菊园:心怀丈夫遗愿,她领着乡亲种茶致富
- [ 11-05]兰林金:双手重残,他却把绿树种满荒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