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成为更美好的生活元素 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泉州古城,是祖籍泉州的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魂牵梦萦的地方。不少老侨胞在耄耋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泉州古城,再走一趟西街,再仰望一眼东西塔,再漫步一次青石铺成的古巷……这种心愿是那么朴实,折射出泉州古城永恒的魅力,折射出泉州历史文化的精神价值。 马年伊始,在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期盼中,以西街改造提升为核心的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正式启航了。这是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泉州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获新生的重大机遇。 泉州西街片区,仅开元寺、东西塔周围的核心区域内,就有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重要宗祠1座、古街巷22条。这些建筑物、古街巷,存在保护难、改造难、转型更难等复杂因素,多年来,当地决策者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未有触及西街这一“古城心脏”的决心。由此,也令古城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业态发展举步维艰,产业大有“空心化”之虞。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没有带来类似丽江、西安那样的旅游经济效益,也没有像苏州那样带来滚滚的台资,这是泉州古城的尴尬。如何走出这种尴尬,考量着泉州决策者的执政能力和文化智慧。 借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而提出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让泉州古城及凝聚在这座古城之上的文化元素进入复活进行时。古老的建筑物、古老的街巷、古老的民俗、古老的南音南戏,都找到了新生的载体,找到实现现代价值的契机。 海内外泉州人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去年底,在上海召开的泉州异地商会年会上,泉商共认捐6000万元支持古城复兴;东亚文化之都·201 4泉州活动年开幕期间,海外乡贤慷慨捐资3000万元,支持南音南戏的传承保护……充分显示了泉州人对古城的感情,对文化复兴的期待,希望文化成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元素。 古城转型,不是拆了古城简单建一座新城;文化复兴,也绝非机械的文化复古,而是既有保护传承,又融入创新创意元素、时尚新潮元素,让美好的历史文化印记,和当代的新气象、新理念、新表现手段,充分结合起来,创造出时代文化元素,催生出与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相称的文化繁荣、旅游兴盛、商铺兴隆、创意发达,达到提升、丰富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之目的。 泉州古城,曾以“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形象闻名于世。古老的西街改造之后,又将会是什么模样? “我们绝不会打造一条新的西街。西街的老东西还在,但原来的条件改善了,传统融合现代,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到这里来。”负责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制定的专家、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城镇保护分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张杰,这样描述他心目中西街改造后的图景。他说:“这将是经典文化、纯朴民俗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西街,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的启航,必将带领这个城市,泊进更加美好的明天。泉州这座海西名城,也必将在古城的转型升级中,找到更具品质、更让人认可的定位。” |
相关阅读:
- [ 02-27]福建省印发对外文化贸易通关便利化措施
- [ 02-26]福建省组建安全文化专家库
- [ 02-25]第七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图)
- [ 02-24]首个中欧文化沙龙落户福州 每年在欧洲举办一次
- [ 02-21]福建文产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启动 申报时间截至28日
- [ 02-15]福州举行元宵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元素受热捧
- [ 02-14]专家解读家训文化:承载历史惠泽后世
- [ 02-14]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开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