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引领绿色发展
2014-03-24 15:41:0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生态建设要“肯出血肯割肉” 闽北南平市位于福建最大河流闽江上游,市长林宝金说,为了坚持绿色发展,南平两年共关停矿产开发企业26家、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否决了8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既要‘肯出血’又要‘肯割肉’。”福建省长苏树林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生态建设中的取与舍。为切实维护好青山绿水,福建不惜在有限的财力中切出蛋糕,“十二五”期间,福建全省将对22个县(市)、约6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实施综合治理,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3060万元增加到3.3亿元,同时捆绑林业、国土、环保等资金,每年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 为了解决“下游发展上游保护”不均衡的问题,福建目前已在闽江、九龙江流域正式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位于流域下游的福州、厦门两市每年各出资8000万元,流域中上游的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市每年各出资500万元,省级财政出资1.1亿元,共同筹集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主动“割肉”是为了换取更大发展空间。如今,生态优先逐渐成为福建各地发展产业经济的共识:“铁观音”乌龙茶之乡闽南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全县500多家石材厂,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赢得了空间。 以制度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福州市下辖的永泰县生态良好,有着福州后花园之誉,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县委书记林强说,市里规定对永泰县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这样的“三考三不考”,把准了后发山区的脉门,让基层干部群众更加明确工作方向和着力点。 随着生态省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建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探索建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如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福建明确将环保约束制度与考核体系改革联动,建立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 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福建积极发挥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2013年1月出台的《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三分之一。 国务院若干意见中明确,支持福建省开展先行先试。国家在福建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率先开展森林、山岭、水流、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完) |
相关阅读:
- [ 03-24]福建日报社论: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 [ 03-23]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 [ 03-23]福建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迎来发展新机遇
- [ 03-23]宜居宜业顺昌口前村:获省级园林式村庄荣誉称号
- [ 03-23]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福建底气足
- [ 03-23]150分钟 省长苏树林妙解福建好生态(图)
- [ 03-22]苏树林就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接受媒体采访
- [ 03-18]宁德柘荣:经营“生态资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