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速:山绿了,人富了吗

2014-04-15 07:3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速,两年又治理30.23万亩

山绿了,人富了吗(走转改·一线调查)

图为长汀县南坑村一景,该村昔日山秃人穷,如今花果飘香。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赵 鹏

核心阅读

2011年12月,本报对长汀县十年如一日治理水土流失作了报道,中央领导批示并强调,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两年多过去了,在中央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提速。记者再访长汀,看到的不仅是青山座座、新绿簇簇,还看到了制度、观念上的深刻改变。

如何兼得绿与富?

种树者说——

种树周期长,没有短期效益很难持续,所以长短项目和适当补贴相结合

虽然已是暮春,但山顶的风吹得透骨,已经64岁的林慕洪老爷子却一点不觉得:“这周边百来个山头都是我租的,一共4600亩,全种油茶。一亩大约110株,这些都是已经种了三年的了,再有两年就能进入盛产期,到时每年一株能产一斤油。”林老爷子这些熟稔的技艺是最近几年学会的,他原来是龙岩市(长汀所属上级地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2008年退休后他不想闲着,便回到老家四都镇参与水土治理。虽然从没沾过农活,可老爷子却一眼就瞅在根上:“不能为了种树而种树,得有效益,要不谁也没那么大财力一直投下去。”老林选的是种油茶,耐火耐寒。找朋友借了1000万,又是卖房又是抵押,一共凑了1600多万元,拽着老伴一头扎回了老家四都镇红都村。

当年的四都可是个水美林丰的好地方,却连年被砍个精光。砍树容易种树难。种最通用、也较适应这里贫瘠条件的松树,易活但难成材,收成少;当地尝试改种经济树种,“这10多年我们至少引进、筛选过上百个树种,几十种草,能最后适应下来的并不多。”龙岩市水保办主任卢晓香告诉记者。

道理不难懂,难在谁能“撑”下来。策武镇南坑村支书沈腾香差点就“折”在这上面。当年选的是种银杏,种了4300多亩、10多万株。可银杏是个慢生树种,当年支援的厦门一公司,答应办的加工厂始终没着落,后续资金也跟不上。“如今每年光施肥、管护的费用就高达一两百万,村财才一年20来万,真的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幸亏去年县里把国家支持来的政策光用在银杏项目上的就有6个,包括坡改梯、道路、滴灌、管理等,总共570多万。”

这其中有个项目是种740亩“互叶白千层”(一种可提取香精的灌木),专门套种在银杏树下,而长汀工业园中刚好又有一家制造天然香剂的企业。“这就是我们目前设计的‘以短养长’计划。”副县长钟炳林说:“通过对接国家支持的政策,全县已经推广油茶14.8万亩,四都就有1.6万亩;竹林60万亩、互叶白千层、茯苓等共近4000亩。而且苗木、坡改梯等都有补贴。”

老林也有个以短养长的项目,那就是养猪。老林就在山上建了个养猪场,现在规模已经达到了出栏3000头。既供给了自己近1/3的治山所需肥料,而且每年每头猪还粗略有100元的收入。“我这个是国家级标准化养猪场,闻闻,基本没什么臭味。”老林自己的家就建在猪场隔壁,小儿子今年也被他拉回来帮忙。

像老林这样以一己之力参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群众,长汀18个乡镇有一大批。他们是为绿而来、也为富而来,更是为国家政策描绘出的梦想而来。

怎样花好种树钱?

干部们说——

合同管理、配套建设、重点项目法人负责制,“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好”

其实以前长汀也以地方财政补贴水土治理,但财政只7个多亿,只能“撒撒胡椒面”。近两年来,随着中央、省、市扶持的专项和配套政策、项目、资金到位,每年仅中央补助部分就净增了近4亿元,补贴的面与量大幅提升。

仅这两年多,记者就来了五六次。感觉当地干部们个个都累——两年间,全县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3万亩,年年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10%以上。之前10年完成治理107万亩,这两年他们是一年当作一年半在用。县水保局局长林豫峰因为痛风一瘸一拐的,但还是天天爬山,速度也一点不减,“习惯了”。

但更多的人表示,最苦的其实是心累。

一层心累是“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好”。中石油是中央指定的唯一一家对口协助长汀水土治理的央企,有一个项目是建万亩生态林,总投资4300万。“不光要种出生态,还要种出财富。”主管这个项目的县委副书记、省林业厅挂职处长徐文辉与中石油反复商量。挑的树种是无患子、枫香、樱花等10个兼有生态、经济价值的常绿阔叶品种。种也要种得科学——这个项目是全省最大的阔叶树大苗栽植示范点,省农大在此建立了观测基地;管也要管得严格——中石油采用“项目经理制”,授权第三方监理单位,逐一落实数量、面积和成活率。而今10382亩、771822株苗木,成活率达98%。

县里的项目就更严了。凡重点项目全部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此外还必须采用资金报账制和项目竞争制。“简单说以前先给钱后干,现在是先干,审核通过了再给钱;以前我们动员人家干,现在你有积极性主动申请了才让干。”卢晓香从一工作就和水保打交道,至今干了20多年,“最大的改变是合同方式,以前很粗略,按每治理一亩算多少钱。现在是每亩要种多少株、成活率多少、打多少条竹节沟、挖多少草穴,逐项规定,清清楚楚。” 福建省国土部门2012年遥感调查显示:长汀比上年流失面积减少5.38%、减轻14.73%,后者位居全省22个水土流失县第一位。

二层心累是“要说服每个群众都理解工作”。不砍树也能富,放在个体承包者身上没问题,放在全县299个村,可就难了。策武镇南坑村选的是生态旅游、河田露湖选的是发展花卉产业,如今都漂亮得不得了,可过程对于两位女支书却几乎都是“满腹委屈泪”。

南坑村因为离城只有3公里,于是和一家旅游公司合作。要搞旅游就要村里重新规划、整合利用土地。一说计划村民都说“好”,可项目开到谁家门口,谁家都喊“停”。“当年我们修路时,村民们是主动让地,也不提啥补偿;现在就为挪一棵树,我连去了5次,直到黑了脸说‘论起来这棵树当年也是村里栽在你家门口,要赔先赔村委会’。”沈腾香拿出做了16年村书记的“厉害”。

河田露湖39岁的罗群英才当上村支书没两年。发展花卉需要流转土地,刚开始动员时,有几十户是入股,更多的是出租。一年下来,花卉公司一年一亩地收益过万。当初一摔门把小罗堵在门外、气得小罗回家连哭了好几回的村民们,又纷纷上门求着也要让地入股。

真实的故事总是令人哭笑不得。就像是曾经被破坏的生态,修复起来非常艰难,比生态更难修复的是彼此的信任。

如何绿得长远?

创业者说——

林权抵押真正实现“不砍树也能富”,绿色考核让青山绿水变优势

“不砍树也能富”“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这些口号昭示着理想,可理想变成现实总要屡经沧桑。

河田镇红中村的刘静美原来是以砍树贩木为生,二三十年的光景,在他手上卖掉的林木也有四五万立方米。在长汀掀起的水土治理热潮中,如今他也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2009年起承包了家乡红中村4470亩荒山,改行种树。儿子在深圳开了家公司,前后资助了老爸580万元。老刘自己开了6公里路、建了9座桥,种下满满746490株杉木,平均每亩167株。虽然政府有每亩80元补贴、又帮他把沙石路改成水泥路,可老刘手头也已紧得“攥不出一滴水”。

正当老刘一筹莫展时,长汀今年初推出了林权证抵押贷款政策,县财政出资3000万作为林权抵押担保,并与农行合作成立林业金融服务中心,按照至少1∶5的比例为投资营林的个人与公司解决资金难题。至今全县林权贷款已有16起、累计7175万元。老刘就拿到了200万元。“现在平均每天每棵树给我增值0.2元,40年后这片林子至少可以成材8万立方米。”

制度一破题,“死资产”变成“活效益”。至今长汀个体与公司造林面积累计超过3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86%以上。“群众为主体”不再是一句空话。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要改变观念。同样是靠近县城的古城镇梁坑村,为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搬迁。群众不仅没反对新村改造,还主动张罗着搞起了生态旅游——“镇里给了10万元无息贷款,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理事会公司,拆改空心房、破房、整理宅基地、制定补偿标准、确定新位置,都让理事会来办。我们就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建材、请施工队。”村支书曾广义想的这招,如今成了当地的“经典”之一。

“把使用青山绿水资源的权利,和群众一起共享。”这正在成为长汀在绿了之后中诞生的新观念。作为汀江源头的新桥镇,在县里新制定的考核条例中,不再有发展工业内容,而是把大气、水质、水保列为重点考核内容。反过来,这倒也成了镇里“特殊优势资源”。他们也在和一家旅游公司合作发展生态旅游。镇里一方面请专门的单位把6.8公里河道沿岸的每棵树、每株花都折算成资本,另一方面也把两岸凡涉及农民的滩涂、菜地也一并入股其中,改造为漂流景点。结果群众比政府积极性还高,还没等补偿就开始了动手拆除。

2013年4月,长汀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命名的水保生态文明县;8月,再被水利部列为全国45个水生态文明县,也是全省唯一的试点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