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顺昌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

2014-05-05 08: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十余年来帮助了许多顺昌农民脱贫致富的竹荪,将再次发挥能量

竹荪种植的林下时代

东南网5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林峥嵘 周颖)

4月30日,是顺昌县科技特派员、竹荪专家高允旺忙碌的一天。上午在南平市林业局,他为顺昌县大历镇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申报了福建省2014年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项目,中午11点多就开始等车回顺昌,没想到赶上了节前返乡高峰,下午将近5点才回到大历镇。

回到镇里,高允旺马上赶到立墩村张发贵家,同他一起钻进了竹林里。张发贵近年来在高允旺的指导下种竹荪致了富,所以成了他的忠实“粉丝”。高允旺现在推广种植林下竹荪,张发贵带头里种了7亩。

揭开覆膜,高允旺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竹荪已经长出了雪白的菌丝,非常粗壮。

2000年,高允旺更新了人工种植竹荪技术,不仅使竹荪单产提高了120%以上,还用竹屑代替木屑,循环利用竹制品企业的下脚料,保护了阔叶林。

2008年,顺昌县被授予“中国竹荪之乡”称号。2012年,顺昌县竹荪种植面积9000亩,涉及农户约4500户。

然而,在田里种植的竹荪因为轮作限制,近年来种植面积渐渐萎缩。去年底,高允旺的林下种植竹荪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推广条件。生态环保、品质更高、成本更低、产量更高的林下竹荪可望再度成为顺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大历镇下店村的邱建辉一家就是因种植竹荪脱贫致富的,10多年来,他夫妻俩每年种植1-3亩竹荪。竹荪只需种3个月,别的时间,邱建辉种植水稻、蔬菜或烟叶。邱建辉的田地肥沃,夫妻俩勤劳、技术好,因此种出来的竹荪产量高、品质好,2010年最好的时候,每亩产量高达115公斤。邱建辉靠种植竹荪盖起了3层楼房。

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秀丽说,该社100多名社员清一色是妇女,因种植竹荪,大历镇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撑起了家庭收入的七成。

据大历镇党委书记张捷介绍,大历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少量农户种植竹荪,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2003年-2005年间,大历镇竹荪单产达到了高峰,为100公斤/亩至200公斤/亩。2006年,大历镇竹荪种植面积达1800亩。全镇共有水田9000亩,十余年来累计种植竹荪5000亩。

“但是适合种竹荪的田已经种完了。”张捷说,田里种植的竹荪遇到了瓶颈。原来,在田里种植竹荪,单产会逐年下降,第4年不足40公斤/亩,加上在田里种植搭遮阴棚、盖茅草的成本每亩要3000元,很多农民转向种烟叶了。去年春季,大历镇竹荪种植面积仅剩80亩。从全县来看,竹荪种植户不足10年前的两成。

昔日脱贫致富的好手段如今就要被遗弃了吗?这时,高允旺那边传来好消息,林下种植竹荪技术成功了。

原来,高允旺从2007年就开始研究林下种植竹荪,经过多年的试验,这项技术已经成熟。由于山林里空气、水、肥、微量元素等生长环境适宜,林下种植的竹荪品质比大田种植有明显提升。去年,高允旺的林下竹荪亩产41.5公斤,收购价至少300元/公斤,而大田竹荪的收购价是240元/公斤以下。

张捷说,大历镇有12万亩林地,据省林业厅专家的计算,其中15%的林地适合种植林下竹荪。有研究表明,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与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生长速度可提高10%-20%。林下种植竹荪,不仅能够腾出大田,还能促进树木生长。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省去了搭建遮阴棚的每亩3000元成本,且单产稳定,品质更高。按今年的收购价计算,林下种植竹荪,农户可获纯利润7000元/亩。

高允旺的研究成功后,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原先的种植户纷纷回归。去年9月份以来,大历镇已对87个竹荪种植大户进行了林下种植竹荪技术的培训。目前,该镇已经有了100亩的连片种植示范基地。

顺昌县食用菌办主任王忠宏介绍说:“去年全县竹荪种植面积已从前年的5000亩缩减至3000亩,林下种植技术的成功令全县竹荪种植户无比振奋,由于竹荪产量低,收购价较往年高,我们准备发动全部种植户改用林下种植模式。”

顺昌县准备在大历镇建设菌种场,还将邀请专家对林下竹荪进行品质定量检测,用数据来证明竹荪的营养保健价值,然后大力进行宣传,打出顺昌县的品牌。

张捷说,竹荪富含胶原蛋白,政府正在邀请化妆品企业前来建厂,拉长竹荪产业链,把更多利润留在顺昌。十余年来帮助了许多顺昌农民脱贫致富的竹荪,即将再次发挥能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