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干争效的导向更加鲜明
2024-02-05 08:27:18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蔡秀明 |
人勤春来早,实干效为先。去年以来,省委把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各领域各环节,引领全省上下投身新福建建设的火热实践,重实干、争实效成为八闽大地的时代风尚。龙年伊始,省委部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致力发展高质量、创新高能级、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安全高水平中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进一步强化了重实效、求实效、显实效的鲜明导向,吹响了奋起再进的嘹亮号角。 奋起再进要实干。从发端史前的昙石山文化到秦汉闽越古国文化,从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巅峰到“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一代又一代福建人依靠勤劳智慧、实干拼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孕育形成了崇尚实干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干部群众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特质,晴天“撸起袖子”,雨天“挽起裤腿”,夜晚“挑灯前行”,创造了资源小省、经济大省的发展奇迹。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继续放开手脚、真抓实干,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精力聚焦到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上来,能早干不晚干,能多干不少干,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最优,才能加快将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推动发展重实效。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没有“建”,哪有“福”?过去一年,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靠的是上下团结一心的苦干实干;新的一年,实现经济增长5.5%左右的目标,更应当分秒必争抓紧干、全力以赴往前赶。要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强化政策协调联动,打好现有政策“组合拳”,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巩固扩大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以首季“开门稳”“开门红”促全年“满堂彩”。要坚守心无旁骛做实业的初心,坚定不移以实体经济为主战场,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能级,高水平建设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城乡共同繁荣。 改革创新求实效。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当前,区域竞争出现新的趋势,对我省而言,既要追赶标兵,又要甩开追兵,唯有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才能闯出“华山一条路”。以改革破难题、解新题,表面看做的是简单“加减法”,换来的是效率的几何级增长。针对当前社会心理预期偏弱、消费处于弱复苏状态、投资增长乏力的困难,要依靠改革做好增值赋能文章,实施一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以开放添活力、拓空间,重在保持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放大长远优势。要稳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让更多境外的高端产业、创新成果、高端要素回归福建。以创新增动能、促转型,才能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建设高水平产业科创平台体系,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强化创新成果应用,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为民造福显实效。民生是幸福之基。幸福生活等不来、要不来,唯有不骛虚声、实干笃行,才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补齐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一老一小”服务等短板,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绘就可及可感民生“新图景”。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优化稳岗扩岗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生态美、环境优,彰显的是高品质生活的“颜值”和“气质”。要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让人民群众尽享青山绿水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安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才有保障。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全省大局安定稳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