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朱子文化:联通两岸的心灵纽带

2014-05-06 09:26: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朱熹立像  张德遴 摄

建阳考亭书院牌坊,这里是朱熹晚年居住讲学之地。南平摄影协会供图

5月1日,晴。武夷山市五夫镇。

紫阳楼边的泉水汩汩,游客们争相品尝。

“这就是‘灵泉’,朱熹就是喝着这泉水长大的,能让人文思泉涌。”五夫里朱子文化研究中心的姜贵天老人介绍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内的这幅朱熹诗句格外显眼。

对这句诗,老姜有自己的理解:“不管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了这源头的‘活水’,要记着回来看看,找找自己的‘源’。”

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被评为2010年度的“最佳邮票”。

一段割不断的血脉缘

五夫镇朱子巷。

巷子不深,100多米,曲折蜿蜒,脚下是经岁月磨洗的鹅卵石,两边是被风雨剥蚀的土墙。

一群学生准备留影。一对情侣,女的撑着花伞,男的背手踱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阵爽朗的笑声飘过……

随着诗句的意境,思绪穿越了800多年。无数次经过这条巷子,朱熹成长、求教、讲学、授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终于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奠定了闽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独尊700年的历史地位。

留存着朱熹一生大部分印记的武夷山,对于两岸朱子后裔来说,是他们的“源”之所在,有着如血脉和心灵归宿般的吸引力。

“第一次走过那条充满历史沧桑的小巷,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就在前几天,在台北八德路三段212号10楼,从福州参加完海峡两岸朱子文化发展研讨会不久的朱茂男如是向记者回忆。

朱茂男是朱熹的第30代裔孙,有着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台湾朱氏宗亲文化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等头衔。

虽从小耳濡目染着先祖的思想文化,可朱茂男始终觉着有些隔阂,直到来到武夷山,才寻觅到了通过“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传承推广朱熹思想文化这一毕生事业。

“小时候家乡祭祖,祖先牌位上有‘朱熹’字样。中学时学朱熹的《四书集注》,一股荣耀感油然而生。2000年到武夷山参访,让我有了传承推广朱子文化的责任感。”

有着同样感慨的是南平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主任、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朱美珍。

“几十年前,在福建师大念书时,导师跟我说,你是朱熹后裔,研究朱子文化,以后一定有用处。现在真的派上用场了。”近年来,她在朱子文化的研究推广和两岸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

“你看,台大的老师又把‘朱子之路’研习营台方的活动方案发过来了,这项活动一启动,台湾师生的热情太高了,说不做都停不下来了。”朱美珍打开她的电子邮箱给记者看,邮箱内有她与台湾师生交流的大量邮件。

“朱子之路”研习营,其实是两岸学者、学生、朱子后人共同组织,重走朱熹的人生轨迹,感受、学习、研讨朱子文化的一项活动。从2008年至今已举办了6届,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年的第六届活动,参加的两岸师生已过百人,其中有80多位来自台湾的教授、研究生。

“目前两岸正在探讨开辟两条新的‘朱子之路’,一条是闽南的从政为民之路,另一条是台湾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书院文化之路’。”朱美珍表示。

一条抛不掉的文化根

每年5月左右,是武夷岩茶的做茶季节。小杨也忙着在闽北产茶区到

处奔走。小杨是建阳人,这次回闽北是为了写毕业论文。她的毕业论文方向是朱熹与茶的关系。

“朱熹生活的年代,也是闽北茶业兴盛的时期。‘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作为儒学大家,朱熹与茶文化的关系值得探寻。比如,建瓯矮脚乌龙就是台湾青心乌龙的始祖,朱熹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也可藉由茶切入。”小杨对完成论文颇有信心。

小杨此次寻求帮助的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武夷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张品端教授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几十年。

跟随着他,记者来到宋明理学文献室。室内陈列着6000多册朱子文化相关书籍。“省内少有收集这么多这么全朱子文化专著的文献资料室。每年都有多位研究朱子的台湾学生,来我们这儿查资料、写论文,一住就是几个月。”张品端说。

潭溪的半亩方塘,朱子巷的鹅卵小石,兴贤书院的青苔,紫阳楼的灯光,九曲溪上的棹歌……这些朱子文化元素,往往让台湾学子们兴奋不已。不过,张品端更愿意推荐他们去瞻仰武夷精舍。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这座学院,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四书集注》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影响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

朱子塑像立于学院前广场中央,神情肃然,两旁的弟子雕像举止恭谨,如行“敬师礼”。“每年都会有台湾的师生在这里行‘敬师礼’。台方的校长代表学校,向朱子拜个礼;校长带着老师,接受家长的委托,教育学生,表示传承。整套仪式一共18分钟,非常有讲究。”张品端说。

“之所以那么多台湾师生来福建‘寻宗问师’,是因为朱子文化源于闽北,而如今台湾的主体文化,就是朱子文化。”朱子文化研究中心陈国代老师解释道。

说起从福建到台湾的朱子文脉流传,陈国代很是自豪:“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带了一大批朱子文化学者到台湾;清朝时,台湾学子参加科举,还要到福州来考试。近现代以来,大陆又有一大批新儒家学者赴台,他们对推动台湾朱子学的发展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台湾,如今朱子研究都越来越热了。每年研究朱熹的论文有一两百篇。福建、安徽、江西和台湾四地每年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轮流举办朱子文化相关活动。海峡论坛也每年举办朱子文化分论坛。”张品端说。再过几天,他又将飞往台湾参加朱子文化交流讲学。

一张合力打造的文化牌

今年,台湾于从事朱子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20位成果突出者,又从新竹四所中小学中遴选15名书法优异者,7月中旬将前往武夷山市参加第七届“朱子之路”活动。

作为活动的赞助方,朱茂男期待持续不断的活动将朱子文化落实到平民生活中,让它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在大陆,由于历史的原因,朱子学在民间出现了断层,老百姓和学生对朱子文化的接触和理解有所欠缺,特别是年轻人,从入学到上大学都很少接触。因此,两岸的朱子文化要交流,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需要做好民间的普及推广。”张品端说。

在朱子出生地三明尤溪,位于江滨的十里朱子文化长廊已经成型,市民在江滨公园休闲、散步时,随处可见碑、墙、栏柱上的朱子名句。尤溪县领导告诉记者,在尤溪,满城皆是“朱子”:紫阳湖、紫阳公园、文公戏苑,此外,新落成的尤溪火车站也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南宋建筑风格的朱子文化苑也正在建设中。

如尤溪一样,朱子文化的普及工作方兴未艾。

2010年,两岸同时发行了朱子题材邮票;在五夫镇的朱子学校,三年级的小学生就能背《朱子家训》;朱子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不时涌现;去年12月南平市举办的“朱子之歌——朱熹诗词格言主题综艺晚会”,吸引了三四百人参与,今年也拟赴台湾演出……

在海峡对岸,台北孔庙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门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学堂,嘉义有朱子公庙;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节、朱子学论坛等活动已成常态……

而如朱美珍这样的朱子后裔,也致力于朱子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福建省武夷山旅行社总经理朱日忠,每年都会负责好几次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安排,并期待更多旅客来体验。

这些民间活动和项目,如春风化雨,让朱子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朱子与闽台文化

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驱走占据台湾的荷兰人,为了推广儒家思想,郑成功之子郑经在其谋师陈永华的建议下,兴建台湾第一座孔子庙,即今日台南孔庙,也是台湾第一座官立的儒学学堂,人称“全台首学”。陈永华更在地方上设立学校,制定科举考试办法,规划出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来培育、拔擢人才,开创台湾文教史上的新篇章。

儒学在明郑时期传入台湾,主导明郑历史的延平郡王郑成功与晚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明郑时期的台湾儒学,虽刚萌芽,却是上承有明一代儒学,下启清代台湾儒学,而延平王郑成功军旅中的一批儒者,则是把中华传统儒学和福建朱子学最早传入台湾的开拓者。

台湾儒学的另一来源是清康熙以及此后的理学家。他们在台湾建造学校,开办书院,把福建朱子学即闽学全面系统地传入台湾。闽台仅一水之隔,荷据时代台湾之汉移民以闽人为主,明郑之时,郑成功下属亦多闽人。清代台湾在1885年(光绪十一年)建省之前,也一直是福建辖区。因此,闽学传入台湾乃顺理成章之事。

由于康熙皇帝是朱熹的崇拜者,清代成为台湾儒学的重要发展期。康熙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垦殖,儒学已在台湾的土壤里生根,并开花结果。此期的思想主流是福建朱子学,程明道曾视其大弟子杨龟山归闽为“道南之传”,则朱子学入台可称为“道东之传”。就思想的原创性而言,台湾儒学系出福建朱子学;但是就思想的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而言,台湾朱子学所浮现的问题,诸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邂逅,与民间信仰的遭遇,与移民社会的互动,都使台湾朱子学展现奇异缤纷的多元色彩,并彰显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抗日武装遭到日军的残酷镇压,于是儒生阶层的抗日活动转移到书院和诗社。台湾人以固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抵抗日本在政治上的殖民与文化上的同化主义,也因此日据时代传统书院与诗社极盛一时。1925年,日据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组织台湾文化协会在台北举办文化讲座,主持人蒋渭水曾特意请儒学专有王敏川讲述一个多月的《论语》,以此与监听演讲的日本警察对抗。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台湾光复,重新接上明末以来以黄宗羲、朱舜水、王船山、郑成功等为代表的儒家中华传统文化的谱系。

1966年台湾实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使得台湾成为保存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传统中国人的美德,如:待人忠厚、处世和睦、乐天达观等,在台湾社会处处可见。传统儒家价值理念,像空气一般融入台湾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民间社会的中道力量,成为台湾社会与文化的“镇魂剂”。

他,他们,我们

朱熹是谁?

他一生大部分时光停驻闽北,著书立说,继孔子之后为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再一次系统性的继承、整合与创新,并沉淀为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文化基因。可以说,朱熹是与福建最相契合的世界级历史文化伟人。

朱熹创立的闽学,是闽台文化的核心,两岸交流的思想文化之本源。闽学于明清之际传入台湾,成为台湾地区的主流文化。在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朱子文化。

可如今,这样的文化伟人,影响大不如前。幸好,在台湾、在闽北,都有一群热心的人,他们为推广普及朱子文化不惜余力。

两岸的朱子后裔朱茂男、朱美珍、朱日忠等等,在不同的职位上,共同肩负起推动朱子文化普及的重任。

典型如朱茂男,会随身携带朱子文化的宣传卡片,名片反面印上朱子家训,每交换一次名片,就是一次推广。有时入住酒店,他会拿出卡片来分发,给服务员普及朱子学的知识,并有偿奖励背诵者。

作为朱子学发源地的南平,朱子遗迹遍布全市。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民众,都积极参与到打造朱子文化品牌这项事业中去。

作为海峡论坛的组成部分,每年都会在武夷山举行朱子文化交流活动,传承弘扬朱子文化;

南平市政协,召集课题组提出了《朱子文化品牌建设方案》。方案将朱子文化的文化内核、历史地位、当代价值以及朱子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条分缕析;

厦门大学的多位教授为朱子文化的传承、传播奔走呼吁,献计献策;

武夷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18本专著,目前有3个与朱子相关的国家级课题在手;

五夫镇朱子学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背起《朱子家训》都朗朗上口;

朱子之歌——朱熹诗词格言主题综艺晚会,参与演出的400余名演职人员都是来自南平市各专、业余艺术团体,精彩的演出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前来观看……

他们的努力,让朱子文化逐步迈上复兴之路。不过,快餐的时代,一个文化品牌的打造并不容易。

朱子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定位不高,没有把朱子文化作为一个建设文化强省的世界级品牌来打造;普及不足,制约了朱子文化影响的进一步传播和扩大;设施不优,对朱子文化历史遗存缺乏系统、科学的修复保护;产业不强,实体少、弱、散,文化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朱子留给后世子孙的理性精神、和谐理念、开放思维、人文意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上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让朱子理学的文化精神与时代的要求和现代社会接轨,通过“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从而转生为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现代文化精神,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

延伸阅读

朱子家训

宋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朱熹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全篇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深远。

朱子家训全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