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2日讯(本网记者)今日《福建日报》头版刊登通讯《群众的赞许最甘甜》,回忆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推动“四下基层”,在闽东披荆斩棘,三次深入寿宁县下党乡调研的经历。 下党乡1988年成立,乡领导班子最愁的就是如何打通进出乡里的通道,如何让百姓摆脱贫困。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的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时任宁德地委书的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不到一个月,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履约。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第二天,习近平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下党乡帮扶工作是重要议题,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电站,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仅仅几天后,习近平又一次来到了下党乡。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灾情严重。26日,习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受灾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下党乡,查看了下屏峰村的灾后重建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修建机耕路和发展生产。在他的协调下,下党经杨溪头村与浙江庆元县对接公路由省交通厅立项,1998年建成通车。 对下党的未来,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叮嘱再三。“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他要求,干部要发扬刚建乡时天天步行到各处开展工作的精神,披荆斩棘,搞好工作。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 在宁德期间,习近平把贫困地区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归纳为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2012年2月,宁德对“四下基层”进行深化,在全市开展了“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并配套了“每月驻乡进村入户三昼夜制度”“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等举措,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新的时代内涵。“四下基层”成为推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强劲动力,为宁德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2014年5月8日,省委书记尤权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驱车来到下党乡,就在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调研的鸾峰桥上,与乡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听大家谈打算、摆差距、提建议、说要求。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尤权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披荆斩棘步行深入下党乡现场解决发展难题,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推动“四下基层”,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令我们深受教育。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河南兰考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
相关阅读:
- [ 04-17]《福建日报》今日回顾习近平倡导“四下基层”
- [ 04-15]《福建日报》今日刊载李书磊署名文章《肝胆长如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