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既要百姓富 也要生态美

2014-05-15 07:0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分享到:

接力传承为大地增绿 敢拼会赢谋制度创新

既要百姓富 也要生态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福建篇))

图①:流经南靖县城的荆江溪清澈见底。福建日报供图

图②:在龙岩市莲花山栈道上拍摄的中心城区一角。本报记者 刘 毅摄

图③:在福建建瓯市徐墩镇江滨公园亲水平台上,孩子们在游玩。福建日报供图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中国东南,八闽大地。一张“名片”越来越亮眼:生态。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森林覆盖率65.95%,全国最“绿”,连续36年位居第一。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落户这里。

12万平方公里的八闽大地上,山清水秀的好生态如何传承保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福建怎样先行示范?

本报记者近日探访福建各地,从青山绿水的山区到碧海蓝天的海滨,从仍欠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热闹的特区,扑面而来的,是转型发展后发赶超的勃发干劲,是生态环境红线不可逾越的清醒认知,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奋力探索。

生态红线,划定绿色布局

行走八闽大地,草木馥郁,青绿满眼,花香扑鼻,清新的空气,让人时常忍不住来个深呼吸。

“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2013年,2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5%。在全国74个按国家新标准开展监测的城市中,福州、厦门达标天数分别位居第四和第八。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2亿人次,增长16.9%。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福建的良好生态,来之不易。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对福建生态建设依然高度关注。

十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环境红线,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生态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持之以恒抓,不能一任抓、一任不抓。”省委书记尤权深有感触地说。

规划先行。福建科学划定全省生态功能红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开发和保护国土空间,形成“绿色布局”。

厦门集美区海滨,一个原来规划占地4.9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园,去年因阻隔美人山至海边的生态廊道而被叫停。已征的地不作建设用地,重新修复成为生态用地,将作为郊野公园供市民游玩。

“我们全力打造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努力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厦门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任国岩说。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划定生态红线区域8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

在福建全省,生态红线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1/3。2013年1月公布的《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国土规划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

一条条生态红线的限制下,山区、林地、水源地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拒绝污染项目和产业。

龙岩市新罗区龙津河流域,养猪场曾经遍地开花,猪粪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市、区展开专项整治,仅去年就拆除养猪场3000多家。猪圈拆迁每平方米补偿180元至250元,重点流域两岸1公里范围内设立禁养区,引进优良种植品种引导农户转产……多措并举,龙津河水质明显改善。

制度建设,确保绿色导向

“山区护生态,沿海兴产业。”欠发达地区,面临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的巨大压力。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福建调整政绩考核办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让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牺牲的群众得到合理补偿。

政绩考核“指挥棒”越来越绿。

“考核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特色,很有必要!”在福州“后花园”永泰县工作了6年的县委书记林强,对领导干部差异化政绩考核评价充满期待。

在福州五区八县中,永泰的考核排名曾长期居于末尾。从2010年开始,福州将区县分为不同考核类型,不搞一刀切。永泰县利用优良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在全市的排名从末尾冲到中游。

以往的GDP竞赛,转向生态保护竞赛、节能减排竞赛、改善民生竞赛。福建正研究制定新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特点和生态文明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大幅提高权重。

这一政绩考核办法不久就会下发实施。对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将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生态补偿额度越来越高。

福建是全国最早试水生态补偿的省份之一。目前,闽江流域每年用于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的资金共计1.5亿元,九龙江流域为1.4亿元,由位于下游的厦门、福州分别对上游龙岩、南平等地进行补偿。

在上游地区的眼中,这样的生态补偿只是“杯水车薪”。通过利益驱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已成共识。福建即将制定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采取“省里支持一块、市县集中一块、水电站提取一块”的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对流域上游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补偿力度。

“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产品的价值不断提升。我们初步考虑,江河生态补偿的力度,在量级上应该是‘加个零’。”省发改委副主任孟芊说。

不过,省长苏树林认为,调整后的补偿力度还不够,将来为优质生态公共产品支付的费用还要增加。“转移支付、生态补偿,不仅仅用于保护生态,还要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发展的问题,成为群众收入来源。产业发展少一些,但不影响生活质量,这才公平。”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确立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红线,开展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交易试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创新……对这些改革举措,福建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启动,加快推进。

产业优化,着力绿色转型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产业是关键。把产业问题解决好,就可以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结合点。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龙岩市矿产资源丰富,16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在全省首位。不过,龙岩人把生态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降低资源型产业的比重。如今,龙岩7个县(市、区),每一个都有瞄准上百亿产值的主导产业。

73.1%,74.3%,76.2%——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龙岩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成为福建最“绿”的设区市。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说,“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好发展和保护这对矛盾,是可能的。”

增量选优,优化发展。

宁德福鼎市30年前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贫困县,这里的磻溪镇赤溪村有 “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宁德“九山半水半分田”,目前仍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在倒数第二。但宁德坚持存量调优、增量选优、优化发展,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我们在招商引资时,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好一点、环保一点。”宁德市市长隋军表示。

“门槛”抬高, 集约发展。

厦门火炬高新区设了四个“高门槛”:高技术产业,高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近两年,投资总额近20亿元的十几个项目,被这四个高门槛挡在门外。

“高新区去年每平方公里土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占厦门不到1% 的土地,实现了厦门4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万元GDP能耗只有0.04吨标准煤。”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如欣说。

龙岩长汀县和田镇水土保持科教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2001年种下的一棵香樟树,昂然挺立,枝繁叶茂。

满目青山绿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经过十多年来锲而不舍的艰辛治理,山河披绿,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

目前,长汀全县七成水土流失土地已经得到治理。不过,已治理的土地还比较脆弱,未治理的土地还有45万亩,坡陡沟深,交通不便。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福建还面临许多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治理难度在增加,资源约束在趋紧,环境压力在加大。

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处于全国前列,探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变革,需要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坚韧和执着,更需要进则全胜、敢拼会赢的勇气和担当。

福建爬坡过坎,快马加鞭。

链接

先行示范绘蓝图

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率先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加快“绿色转型”,把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可容纳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打造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集体林权、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摘自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群众期盼

山美水美生活美

◆荒山种树盼贷款

我承包了2270亩荒山,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种植油茶、樟树、毛竹和药材。

三洲曾是严重水土流失区,在荒山上种树,我遇到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还是缺钱。盼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的金融支持政策,增大对林区农民的贷款额度。

现在油茶一斤75元,明年油茶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万元。几年以后山上一年的收入能有100万元。我相信自己和乡亲们能一起富起来,让村旁的红旗岭绿起来!

——兰林金(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村民)

◆风险基金助转型

我养殖畜禽10多年,2010年,市里开展“饮用水源保卫战”,我拆掉猪圈鸭舍,购买6000棵观赏树,建了15亩种植基地。

为了保障我们农民“转型发展不赔钱”,政府特别设立了转型发展专项风险基金。有了政府帮助,我不养猪也赚钱。未来,希望政府在资金补助之外,从技能培训、农村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邱金铸(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象峰村村民)

◆不砍树也能致富

我原来是闽清白云山国有林场的一名伐木工,如今政府重视生态保护,林场彻底转型,我们林农也随之转变。

现在,我家主要种植金银花和脐橙,不砍树也能致富。

说到期待,我希望政府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指导和示范,让我们学习先进的适用技术和经营方式,种好树、看好树、管好树,进一步增加收入。

——陈存森(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村民)

◆生态农业待发展

2011年,我开始在村里建设白鸭养殖基地,采用节水型养殖技术,还在养殖场周边种上绿化苗木,利用鸭粪给苗木施肥,实现农牧结合,现在每年获利近10万元。

但就我个人感受,广大农民还没有意识到“生态农业”的好处。我期待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更多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传授科技知识,引导农民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李德生(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北团镇车上村养殖大户)

◆建设绿色骑行道

现在福州还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小汽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混杂在非机动车道上,险象环生,令人担忧。

期盼能尽快建设专用绿色骑行道,营造更便捷舒适的骑行环境,让更多人加入到骑行的队伍中来,为城市空气清新“加分”,为福州人的健康生活加油。

——郭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市民)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杜飞进、余清楚、刘毅、董阳、钟自炜采写

版式设计:蔡华伟

相关新闻:

严守生态红线奋力后发赶超 把清新福建叫响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发挥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