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抢孩子”“丢证件”,谣言频发为哪般
2014-06-05 08:22: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2014年6月5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抢孩子”“丢证件”,谣言频发为哪般 专家建议:转发需谨慎 公开要即时 东南网6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谢添实 冯川叶 校通社学生记者 郑晴 “平潭龙山小学已经发生两起小孩劫持案”、“今天警察在福清搜出二三十把刀具,福州已经进入三级战备状态”……前几天,这样的信息在论坛、QQ群、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甚广,事后这些消息都被证实是谣言。 记者调查发现,像类似的谣言不在少数,不少人明知是假也跟着转发,使得谣言更加大面积传播,一定程度上引起公众的不安。 双节期间谣言频发 六一前后,一条关于孩子上学安全问题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甚广。消息称,在平潭有人戴着口罩,通过问路、搭讪等方式劫持孩子,并点名龙山小学已经发生了两起。“消息”引起了众多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这则消息在平潭坊间也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更有甚者能描述出孩子被劫持过程中如何挣扎求救等细节。该传言的另一个版本则是“劫持未遂”,孩子机灵,成功逃走。 平潭龙山小学校长林枫向记者表示,平潭县龙山小学并未发生孩子被劫持事件。平潭综合实验区政治部周警官也告诉东南网记者,警方并未接到相关报案。 另一条“消息”同样传得有板有眼。六一节和端午节前夕,不少人收到帖子信息称,警察在福清搜出几十把刀具,形状和昆明暴徒使用的差不多,福州已经进入三级战备状态。不少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在怀疑的同时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进行转播,以至于更多人知道了这条“消息”。但随后福清警方在官方微博辟谣:帖文纯属谣言,无事实依据,请广大市民不要轻信。 由于之前刚发生过一些暴恐事件,这类信息引起不少人不安甚至是恐慌,在询问消息真假的同时,也在自己所在的QQ群、微信朋友圈中转发,提醒朋友注意。 网友呼吁:别再传了 事实上,网友被谣言“谣翻”的经历并不少。比如,每到高考前,一个叫“白娅倩”的考生总会弄丢准考证,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都会帮忙转发寻找,最后警方证明是骗子的“吸金”骗术。 另一个“著名”的谣言,是福建农大学生08级学生张玲急需“熊猫血”Rh阴性O型血进行血浆置换。这消息被证明是假消息后,并未停止传播,被“击鼓传花”般不断传递,就读的学校变为内蒙古农大、甘肃农大、吉林农大、沈阳农大、云南农大等众多版本,所到之处网友纷纷中招。 此外,被人们熟知的谣言还有“计生普查表上下迷药一碰就晕”、“端午节群主没发粽子被砍死”、“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带,福建将发生大地震”等。 “谣言的传播通过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公众网络的形式,利用大众化平台进行散布,会使大众更容易、快速、方便地接收到信息。”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晓宁告诉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刘美玉说,知道谣言却依然转发、传播,这与人内心深处的心理状态有关,制造谣言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公众本身的一种从善、怜悯、同情的友善情感因素来达到欺骗、非法营利的目的。 “这是我第三次看到白娅倩同学丢准考证了,能不能别让这样的谣言再传播了?”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呼吁。 谣言破坏社会诚信体系 不少受访者均认为,网络谣言及其传播具有快速性、迷惑性特点,其目的不是传播信息,而是虚构事实以引发公众关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谣言的疯传会造成对社会诚信体系的瓦解和破坏,并且提高了社会公信的成本,大众接收到信息后,没有分辨能力就会轻信谣言,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正规真实信息的传播,网络公信力受到打击、网络权威性和质量也会出现问题。”李晓宁说。 闽江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林安民副教授表示,不少谣言在公众间传播、制造社会恐慌,这将会在社会公众心理、社会秩序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不信任。 不少网友认为,谣言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影响到普通大众的正常生活,应当依法禁止。 “从法律角度来看,谣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时,当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或再次传播次数达500次时,按刑法规定,将会构成寻衅滋事罪。”林安民说,政府一旦发现谣言,就必须在公共平台上进行澄清并做出声明,以免谣言进一步扩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即时、透明地公开。 李晓宁也建议,在信息社会里,公民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并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去关注主流、权威媒体发出的正规信息,最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理性、科学的素质,不能盲从谣言,要有所分辨。 “公众无法判断信息时,要在转发的同时表示质疑,并将来源一并附上。”在面对网络信息无法判断真伪时,林安民如是建议。 欢迎网友登录福建第一社区(bbs.fjsen.com)参与讨论。 东南网新闻爆料方式: 电话:0591-87095403;QQ:2410610526; 东南网微信/微博;福建第一社区“有料时时报”版块。 省环保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东南网会客厅,谈环保举措、治污行动—— 战污染 护生态
东南网6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叶青卿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污染防治处调研员林顺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江梅珍,以及省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秦明共同做客《东南会客厅》,和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他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经验,聊一聊在实践“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结合过程中的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福建的经济增长方式上总体属于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污染物和排放量也在增加,资源环境负荷与日俱增。林顺梅调研员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对工业、企业污染,福建省环保厅主要采取“严控新的污染源、深度治理老的污染源、打击偷排漏排违法行为”三个举措来进行治污防污。 2013年以来,福建省环保监察总队组织了8场针对重污染行业的专项执法检查。2014年1月,一场针对重污染行业的专项执法检查在全省展开,立案处罚37家,责令停产整改11家,责令取缔关闭12家。3月,在针对重污染行业的专项检查中,福建省环保厅立案查处惩罚了12家企业,移送公安部门8家,挂牌督办63个环保问题。这跟往年挂牌督办十多家相比,明显加强了力度。 秦明说,加大宣传力度非常重要。有些污染企业专挑省份交界处设址,交叉管理容易出现漏洞;有的甚至是在福建的地界内,用的却是邻省的电。这种设址地区偏远的情况,如果没有群众举报,单靠环保部门的力量很难发现。因此,很多案件都需要老百姓的积极配合。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闽江的水质在全国的淡水排行中名列前茅。江梅珍表示,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开展生态保护方面,福建省环保厅从流域整治方面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一方面加强水源涵养区等源头保护,另一方面制定并贯彻落实优惠政策,比如,将水源涵养林全部列入生态保护公益林。目前,针对饮用水源污染问题,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成立了5个巡查组,分片对于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开展日常巡查。 关于我们的环境,福建省还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更多内容请登录http://tv.fjsen.com/关注《东南网会客厅》 家庭义工传递爱心接力棒
亲子义工走进托老院为老人们包粽子。 东南网6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徐嵘 卢超颖 5月15日,全国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揭晓,思明区城市义工家庭的优秀代表——许志仁一家,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许志仁是名80后新厦门人,在特区已生活了10多年,周末做义工也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10岁的儿子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这种家庭志愿服务模式,正逐渐打破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瓶颈。 做义工能一举多得 以往,“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存在年龄小、安全、监护人的监护等问题的制约。”思明区委文明办主任王一青说,思明区积极探索创新的家庭亲子义工模式,不仅解决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的安全问题;还构建了一种有益的人际生态: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孩子树榜样,增强了家庭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交流。 在厦门中山路志愿服务点,思明城市义工协会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确定了文明交通引导、便民信息咨询、环境卫生维护、爱心义卖义捐等四项常态化的家庭亲子义工志愿服务项目;小义工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熟悉和参与这四项非专业性的服务项目。 “过去参加志愿活动,有时需要牺牲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而现在做义工,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陪伴家人、教育孩子,一举多得。”在思明城市义工协会王忠武会长看来,每周参加义工活动,已经逐渐变成一种他与家人相处的方式。 爱在两代人之间传递 沈雅玲和女儿是思明城市义工中出了名的“母女档”,老公也是位义工摄影师,为了能让一家人安心参与义工活动,公公婆婆包揽了家务。 一次,沈雅玲母女与特殊学校的智障儿童共度周末。一位残障孩子做蛋挞时,热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沈雅玲见状,掏出纸巾为孩子擦拭汗水,对方即刻绽开笑容,说了声“谢谢”。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谢谢”,让沈雅玲收获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分别时,沈雅玲的女儿也从智障小朋友依依不舍的眼神中,体悟出了快乐——“原来小小的我是可以给他们带去欢乐的!” 沈雅玲说,参加城市义工活动对于一家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在微博上写道:“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幸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如今,在厦门市思明区,每逢周末,不少城市义工“大朋友”就会带着家中的小朋友一道穿上红马甲,去爱心护理院扶幼敬老;走进社区、中山路捡拾垃圾、维持秩序;到轮渡公交车站点进行文明交通督导…… 正如许志仁所言:“让爱在两代人之间传递,共同收获成长与快乐,是参与家庭亲子义工真正的魅力所在。” 杨拴强:学生是我的动力和落脚点
东南网6月5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通讯员 林曦 福建江夏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讲师杨拴强,共开设有4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与教改项目1项,还兼任了5个项目的负责人。杨拴强在不同的岗位上诠释着“责任”的精髓和意义。 “辅导员是一份良心活” 2008年8月,杨拴强以专任教师身份进入福建江夏学院,担任会计学院辅导员。“辅导员是一份良心活”,这是杨拴强老师的深刻感受。 为了做好辅导员工作,杨拴强一头扎进学生中去,早来晚走,周末还加班。他和学生同吃同住5个月,在学校率先建立晚自修制度,安排学生到教室晚自习。每天晚上,杨拴强都要去学生宿舍了解情况,每一节晚自习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教室里。 杨拴强担任辅导员期间,女儿才刚出生,为了工作,他把出生3个多月的女儿留给了爱人一个人照看。爱人有时候埋怨不理解,他笑笑说:“你和女儿很重要,但我的学生我也不能不管啊。”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 通过这些,他详细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摸透每个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生们也爱找他探讨理想、人生及就业等问题。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关键是如何让它发光。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那颗“太阳”。到毕业时,杨拴强辅导的100名同学中共有12名同学考取专升本,15人开始自主创业,其他同学也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趁年轻,多做点事” 2010年,因工作需要,学校将他从辅导员岗位调到了工商管理学院工作,负责新专业申报、实验室建设等。 当时工商管理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准备申报工程类本科专业,工作量十分庞大,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需要大量时间。杨拴强加班加点,从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安排、实验实训安排,他一个人完成了几个人的工作。 “杨拴强老师干起活来不要命呀,再苦再累他都能坚持,再难再烦的事他都能完成,别人做不来的他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愿意做。”认识杨拴强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为了工业技术教学实验中心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杨拴强昼夜奋战7天,精益求精地不断完善申报报告。在顺利通过评审后,杨拴强大病了一场。有的人认为他不值。“我就是想趁着年轻,多做点事情。”他的回答很朴实。 福建江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大学,需要拓荒、开垦的地方很多,许多工作压在杨拴强的肩上。为了完成新专业的申报、实验中心的建设,他经常加班,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3点多。家人反复催他去休息,他总是说“马上去,马上去”。 近年来,杨拴强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主持或参加完成省、厅和市校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核心以上期刊论文4篇,EI收录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杨拴强老师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授予201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说:“学生的出色才是我最大的欣慰,他们是我教师职业的动力和落脚点。” |
相关阅读:
- [ 05-19]东南网事:“公务的士”这个真可以有吗
- [ 05-08]东南网事:聘任制公务员会不会成为另一种铁饭碗?
- [ 05-05]东南网事:一纸协议能堵住红包吗?
- [ 04-28]东南网事:连江马鼻镇400米不规范海堤防浪墙被拆除
- [ 04-24]东南网事:这里大片原始生态林被砍伐
- [ 04-21]东南网事:汇聚新闻新秀 书写校园生活
- [ 04-17]东南网事:东南网校通社年会即将开幕
- [ 04-14]东南网事:有问题找党代表,管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