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张昌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14-06-26 08:14:1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讲话提出的,习总书记将文化软实力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新的时代使命。

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政协、福建省政协联合举办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6月在厦门举行,主题是“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前期先将论文结集出版。这是继2012年1 0月在江西赣州召开的“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研讨会之后的一次接力,更是凝聚共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的一次助力。

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南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融入了古越族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吸收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独特性格和丰富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闽南文化包罗万象,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发中外文化在此互动;闽南文化开放进取,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徙,将闽南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闽南文化富有凝聚力,台湾乃至全球的闽南人,数百年来无不回乡寻根祭祖。它蕴含着闽南人爱国爱乡、团结统一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的精神。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闽南文化的脐带与源流,闽南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今天研讨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应当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 旨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轴,站在“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的战略高度,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在当代语境下传承下去、传播开来,塑好国家的文化形象,夯实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收入本届研讨会论文集的共有96篇。无论是历史视角上的追根溯源,考镜闽南文化、开漳开闽文化之源流与特点,还是继续研讨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以及其他;无论是论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渊源、传承关系,还是探讨闽南文化与闽越文化、海洋文化的融合衍生问题,诸位方家都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历史学、语言学、建筑学、民俗学、生态学、宗教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探源辨析,阐发立论,表现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本届研讨会是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文化凝聚力、感召力的一次彰显,是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志同”基础上,共同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创新发展之“道合”。

福建省多年来高度重视闽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并将闽南文化研究与对台交流合作结合起来。这是基于闽台两地血脉相依,台湾人口中80%以上是福建移民,福建移民中90%以上是闽南移民,形成了闽台文化命运共同体。早在2000年厦门市就成立闽南文化研究会。2001年在厦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随后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在2009年2月入岛与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第五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福建省编制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规划纲要》。同年6月,“闽南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诞生,这是国家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它进一步昭示弘扬与保护闽南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十二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的召开,这是我省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有利于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利于闽南文化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有利于扩大对河洛文化根源地位的共识,更有利于进一步塑造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华夏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台湾学者许倬云先生所著《万古江河》一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展比喻文化的渗透,书的封面设计取自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黄河图》的一部分,既诠释了书的主旨,也契合了本届研讨会的指向。从河洛文化到闽南文化,从黄河岸边到海峡西岸,凝聚中华民族精气神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藉论文集付梓之际,谨序,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有识之士以这次研讨会的成果为新起点,为中华文化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懈求索,作出新的贡献。

2014年4月

(本文系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为《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论文集所作的序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