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南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生产的“武夷味精”可说是家喻户晓。正是这样一家效益不错、看似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传统企业,却打算转型成为省内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 武夷味精,不只做味精 东南网9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王柳珍) 18日,记者来到建阳市武夷味精有限公司。在包装生产车间外,只见不时有满载味精的大型卡车驶离厂区。“我们的味精以大米为原料,只需在烹调食物过程中加上少许,便香味弥漫。”公司董事长李友明自豪地说。 不过,让记者更感兴趣的是:这样一家效益不错的味精企业,为何要转型“高精尖”的生物制药? “生产味精和生产一些抗生素原料药,都是用微生物菌种培养发酵,它们的生产原料也相似,为何不利用味精的生产技术生产原料药呢?”李友明说,如果只是生产味精的话,再走下去,无非就是提高产量,跟同行拼铺货、比成本、打价格战。公司管理者们意识到,只有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武夷味精获得更大发展。 那么,该生产什么原料药呢?“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适用于老人儿童以及器官移植抗排异药品的需求将趋于增大,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是认准这一发展前景,2012年,武夷味精果断决定迈入生物制药这一行业。 走进建阳市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省规模最大的发酵车间映入眼帘。和泉生物是武夷味精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以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氨基酸为主,拟用3-5年建成年产值10亿到15亿元的福建省生物制药及氨基酸生产基地。 据了解,和泉生物公司投资1.6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实现年产霉酚酸20吨、螺旋霉素60吨、西索米星20吨、小诺霉素15吨及副产品CEA10吨等,年产值3亿元以上。 迈向生物制药,武夷味精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曾让公司领导层一度很纠结,就是味精生产所产生的废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难以达标排放。2009年,公司研究实施了将发酵产生的废糖水返回发酵罐用于循环发酵的技改项目,总投入2000多万元,每年可新增谷氨酸钠1万吨。不仅如此,这项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后,可使味精行业每年减少废水排放1.5亿吨、固体废物约230万吨、硫酸消耗100万吨,全国味精行业每年可提高经济效益3亿到4亿元。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还奖励了武夷味精公司。 据介绍,公司的污水处理厂每吨污水的处理费用是3元钱,一天排放2000多吨污水,一年下来就要几百万元。2007年,公司管理者们意识到,味精生产排放的废液中富含氮、氨基酸、有机质,何不把它制作成肥料,变废为宝? 当年,武夷味精成立了好与佳生物制肥有限公司,借鉴日本的先进技术,高薪挖来专门人才,用废液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各种农作物专用肥,每生产1吨味精就可生产1吨肥料。废水加入一些微量元素生产出的复合肥,成了柑橘、水稻、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的营养大餐。很快,肥料就供不应求。目前,公司有3条生产线,年产肥料8万吨。 通过技术创新,过去公司生产1吨味精需4吨大米作为原料,而现在仅需2吨大米;过去糖分提取后,富含蛋白质的米渣被倒进河里,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如今将每天产生的1000吨污水转化为200吨的肥料。 走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武夷味精还“顺便”做到节能降耗。武夷味精拥有两台75T的热电锅炉。味精生产需要用到蒸汽,有了热电锅炉后,蒸汽先送到锅炉里发电,再输送到生产车间使用。这使得供应到生产车间的蒸汽量更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仅那台老的热电锅炉,就为全厂节省了一半的用电成本,每年节约用煤5万吨。现在,公司一个月用电500万千瓦时,其中300万千瓦时是自己发的,每月省下90万元。 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通过变废为宝、节能降耗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这个江南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已成为集味精、鸡精、生物制药、复合调味料、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式企业。依靠转型升级,建阳市武夷味精公司的一步步走得坚实而有力。 |
相关阅读:
- [ 11-12]武夷味精:建设生态文明 企业义不容辞
- [ 09-05]从年产400吨到几万吨 武夷味精走循环发展之路
- [ 05-08]武夷味精与科研院校合作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
- [ 03-05]武夷味精上网销售 邮政覆盖4.6万个营业网点
- [ 08-12]武夷味精如何调出“国际味道”
- [ 07-12]武夷味精上半年出口逾万吨 同比增长近四成
- [ 08-04]武夷味精:为一线工人降温保生产(图)
- [ 06-10]“武夷味精”成为南方味精行业“龙头老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