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座谈会召开
2014-11-18 18:23: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分享到:
|
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刘曙庆发言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刘曙庆 泉州是一座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最直接关系的城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最佳佐证。泉州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抢抓机遇,谋划早、动作快,及时启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争当先行者。 突出“两条主线”。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城市,泉州与沿线国家地区互联互通源远流长。泉州是十至十四世纪中国海洋经济繁荣的代表,宋元时期与100多个国家商贸往来频繁,被马可·波罗颂为“东方第一大港”。改革开放以后,泉州成为“中国品牌之都”,中国驰名商标达124件,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为泉州制造走出去奠定基础。泉州因缘“海丝”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传播的重要窗口,并凭借丰富的“海丝”文化遗存,荣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及“东亚文化之都”三大文化头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拓展深化。泉州要充分发挥“品牌之都”和“文化之都”两大优势,突出经贸与文化两条主线,先行先试,推动与沿线国家、地区在贸易往来、产业对接、海洋经济、双向投资、金融合作等经贸合作,以及教育人才、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间交流、友城拓展等人文交流,全面提升城市软硬实力,打造利益、责任、命运的共同体。 紧抓“两个对接”。一方面,紧抓自贸区政策对接。把握自贸区有望获批契机,争取在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环境;发挥“丝路咽喉”区位优势,吸引内地省份资源、货物向福建集聚,成为支撑“海丝”建设的强大经济腹地。另一方面,紧抓海丝项目对接。在更高层面上对接国家战略和我省方案,策划生成一批泉州有需要、有条件、可推进的重大实体项目,如经贸、港口等项目对接,争取纳入国家全局大盘,做精做深做细。 运用“两支力量”。闽籍华人华侨有1200多万人,其中泉州籍约800万人,且90%分布在海丝沿线国家。目前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多人,阿拉伯国家对泉州有一种亲缘般的认同。这使得福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更具互信,闽企赴海丝国家打品牌、拓市场也更具优势。泉州民营企业借助“海丝”走出去初具规模,“海丝”涉及的东盟、中东、南亚和非洲等50多个国家、地区,成为泉州重要境外投资地、贸易伙伴和主要外资来源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关键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用好“华人华侨”和“泉商”(包括泉籍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两支力量,使其成为传播文化和促进经贸交流的使者,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增进互信、深化友谊,推动全方位合作。此外,要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共同为“海丝”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建立“两项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桥头堡”建设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应探索建立常态化城市间合作交流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年会、研讨会等活动开展经常性沟通交流,互相协作,实现利益汇合、互利共赢。二是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紧抓经贸、文化两条主线,谋划生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影响力、突出双向交流合作的大项目。进一步做好项目策划、征集、筛选,加强可行性、可达性论证及效益、风险预评估,重点做好向上对接、向外对接、市场对接,分期分批推进项目,努力使其变成新一轮发展生产力,变成“海丝”先行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力。今年初以来,泉州初步汇总形成融入“海丝”建设项目57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个,产业合作项目15个,文化建设项目23个,交流合作项目12个。此外,还以“海丝”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制定“54321”计划,推动泉州全面对外开放和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作者为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
相关阅读:
- [ 11-18]杨益民调研福州自贸区工作:打造“海丝”枢纽城市
- [ 11-12]福州三坊七巷海丝遗址又有新发现
- [ 11-12]福州三坊七巷海丝遗址又有新发现 神秘遗址出土
- [ 11-12]福厦漳泉可错位发展共同融入“海丝”建设
- [ 10-31]泉州:文化扬帆,“海丝”起点再启航
- [ 10-09]“海丝”油画艺术周 明日在福州开展
- [ 10-02]“海丝之夜”庆国庆大型交响音乐会举行
- [ 09-30]长乐举行“郑和路·海丝情”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