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仙游县榜头镇芹山村:红木飘香,“油条村”变了味道

2015-01-15 10:00: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炸油条赚的是辛苦钱,背井离乡不说,烟熏火燎就让人受不了!”谈起炸油条的经历,郭德慰至今刻骨铭心。他回忆说,10多年前,在乡亲们的带动下,他们夫妻俩到广东顺德开了家小作坊炸油条。那时,每天凌晨两三点,他和妻子就要起床忙活,和面、切面、炸油条,冬天寒风凛冽,站在摊位边冻得难受;夏天酷暑难耐,四五个小时站下来腰酸背疼,“一天要备下约50公斤面粉,大约炸2000根油条,有时候还不够”。

妻子郭玉华感叹地说:“那些年,我们的作息时间和别人不一样,晚上7点人家还在吃饭,我们就要睡觉了;凌晨两三点人家睡得正香,我们就已经起床干活了。每年省吃俭用,也只能赚七八万元。为了省钱,我们两三年才回家一趟,最想念的是家里的孩子!”

为了生计,郭德慰夫妻只好把孩子交给留守的老父亲照看,平时只能多寄点生活费,多打电话联系。后来,女儿长大了,跟着他俩一起外出打拼。一家人总算是团圆了,但是孩子也沾上了油烟味。看着孩子陪父母背井离乡,蜗居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夫妻俩便觉得很愧疚。

“我们心里总盼着:要是能在家门口就业,那该多好呀。”2013年,郭德慰返乡后,将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投建了一家小件厂。终于在家门口安家立业,他遂了多年的心愿。

芹山村村支书郭志应告诉记者,和郭德慰一样,许多村民都曾在外炸油条,最高峰时从业人员达两三千人。不过,这两年来,外出炸油条的村民渐渐少了,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经营红木小件生意,每户年收入都可超过10万元。

“以前,油条让这个贫困的少数民族村解决了温饱;现在,红木让这个村奔向小康。”芹山小件市场总经理郭焕强高兴地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