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兰说,让村民们树立垃圾分类观念,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分类垃圾桶出现时,在这个小山村掀起了不小风波。大家习惯了将垃圾随手一扔,没人搭理这些分类垃圾桶,认为中看不中用,许多村民对此议论纷纷。为了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村里每逢村民开会,都要抽出时间让大家观看相关视频;村民代表及村干部也常常上门,发放宣传单。 除此之外,余源村还用了两种“土办法”。去年8月,村里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将垃圾处理细节写入第七条,并在人流量大的村部、小卖部张贴。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凝聚共识,村民更易于接受。而且,村里还组织了18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老人身体力行,不仅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还经常到路边、河岸拣拾啤酒瓶、饮料瓶,让村里的后生看了脸红。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守规矩多了。 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村里昔日主要靠乡里统收统运,但是相距较远,运营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解决该问题,去年10月,该村投资两万元,新建了1座垃圾焚烧炉,日垃圾处理能力可达2吨。 县、乡以奖代补,既保障了农村垃圾处理经费,还解决了基层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去年,在余坊乡11个村(场)中,余源村垃圾治理工作总评是最好的。这意味着,村里可以拿到乡里奖励的1万元。这笔钱加上村民缴纳的卫生费,解决了该村垃圾处理经费问题。 以前,村级垃圾处理经费主要靠村财兜底,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年均一两万元对于贫困小山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数目,缺口较大。现在,靠着政府的这笔奖励,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村庄都能拿到奖励。在余坊乡,一年分为4次考评,年终结合每季度考评得分情况进行总评,再确定出优秀、良好、一般、差4个档次。被评为优秀、良好、一般的村(场),乡里分别按10000元、8000元、6000元进行以奖代补;被评为差的村(场),给予通报批评。 |
相关阅读:
- [ 10-22]农村垃圾桶叫好不“叫座”
- [ 06-14]农村垃圾污染令人忧:贪图方便成陋习 河道成垃圾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