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产经财经 > 正文

第十三届“6·18”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5-06-11 18:51:57 陈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将于6月17日至2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届“6·18”筹备情况。会上,组委会有关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历经多年的发展,“6·18”已成为闽台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之一,请问本届“6·18”在闽台合作方面有什么新作为?

省发改委副主任、“6·18”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林文斌:6·18是我省为广泛吸纳境内外科技成果与福建企业对接而搭建的平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特殊区位优势,注重对台湾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学者的邀请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推动闽台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把“6·18”打造成了两岸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本届“6·18”在推动闽台合作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将设专馆,展示推介一批项目。我们都知道,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在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这一次,他们组织了台湾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台湾精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经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二十几家台湾科技型企业,将展出数控产品机器人、电动攻牙机一大批、高精度五轴刀具磨床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项目。同时,还组织了台湾工研院精密机械所副所长蔡祯辉、台湾恒智重机公司董事长翟毓溶、台湾勤益科技大学机械系主任蔡明义等一批专家来闽参会对接。

在“6·18”其他的展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来自宝岛台湾的项目,如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的90项职工创新成果中,就有24项是来自台湾职工的发明,这些项目都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又比如,省妇联邀请台湾中华居家养生健康休闲协会一起协办“6·18”巾帼馆,设置台湾企业展区,邀请台湾晶城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等参展,同时通过LED显示屏介绍台湾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台湾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同时将组织两岸三地女企业家举办“家庭服务业发展论坛”和经验分享座谈会,现场签订合作意向书,推进两岸三地家庭服务业交流合作。

本届“6·18”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闽台对接活动,如“6·18”组委会办公室、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举办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会,省教育厅等将联合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举办社会创新智库高端论坛,国家质检总局港澳台办、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联合举办闽台口岸出入境卫生检疫合作交流论坛。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等将联合举办台湾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据不完全统计,第十三届“6·18”期间来闽参会参展的台湾专家将超过200人。

记者:本届“6·18”有了总冠名,是不是意味着“6·18”市场化的步伐将迈得更大?

省发改委副主任、“6·18”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林文斌: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6·18”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理应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继续办好“6·18”,进一步创新提升“6·18”工作水平,是未来几年我们将着力推动的一件大事。当然,“6·18”也希望在改革创新中发展,“6·18”也在形成新常态。过去十几年,“6·18”依靠政府主导,通过由省政府与多个国家部委单位联合主办,各厅局各设区市组织参与的方式,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打造了一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对接的平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全国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展会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最终必须由市场来承担。因此,“6·18”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了市场化探索步伐,通过市场化机制和运作手段,依靠展会本身的魅力,集聚各方资源,在推动要素对接的同时,推动展会的稳定发展。

本届“6·18”,市场化布展面积达80%以上,“6·18”品牌的运营也取得了突破,首次签订了总冠名合作伙伴。可以肯定的是,今后“6·18”市场化的步伐将迈得更大。在几天之后的“6·18”展会期间,“6·18”产业管理公司、“6·18”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也都将成立。市场化是为了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也许要不了多久,经过我们的努力,“6·18”将以市场化的力量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展会,为新常态下的广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到位的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服务。

记者:我省民企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好几年,请简单介绍下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兰文: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从2011年至今我省已连续举办四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今年马上将举办第五届民企洽谈会。从第三届开始,民企洽谈会就固定在每年的“6·18”期间举行。这场活动,对巩固我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成果,扩大项目对接成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1-2014年全省对接并纳入“三维”系统动态跟踪的民企合同项目已达4503项,总投资3.04万亿元。从上述已经纳入“三维”系统跟踪的项目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项目结构好,制造业项目2816项,占总数62.54%,投资额14618亿元,服务业项目1687项,占总数的37.46%,投资额15788亿元。二是项目实、推进快,截止今年5月底,已开工4070项,开工率达到90.4%,累计完成投资13248亿元,已投产或投入运营共1973项;三是大项目、好项目多,投资10亿元以上民企合同项目共786项,计划总投资2.07万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16项,计划投资额8709亿元。

一大批民企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为我省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对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机制活、产业优”的新福建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接工作取得这样好的成效。我省是如何推进和落实民企项目?采取了什么措施?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兰文:在开展民企对接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民企对接的四大重点领域,强化产业政策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推介项目,招商引商。同时,充分发挥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开工、投产扩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实行项目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我省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将各项具体工作措施融入到机制中。一是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常态化项目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民企办、驻外办、商协会作用,组织分区域、分行业、针对性更强的多形式项目对接,加强省、市、县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以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种形式,开展常态化、不间断的对接工作,确保每月都有一批新项目在谈、签约、开工、投产。二是问题分级协调解决机制。建立了问题限时协调解决制度,落实协调解决问题分级负责制,对民企产业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市(县、区)不能解决问题,报送省经信委协调解决;省经信委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省经信委专报省领导或协调省有关部门解决。三是项目服务跟踪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要素保障优势,对列入全省三维项目库的民企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一对一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从项目筹划生成、对接到落地、投产、运行、技改、创新等,为产业项目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保障。四是项目定期督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月调度、月通报等制度,重点督查未开工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问题。通过督查,推动各地“比服务、比落地、比实效”。

这几年来,民企项目对接工作的成效,说明我们这些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还将进一步深入做好项目的对接、跟踪、服务工作。

记者:本届粮洽会有哪些亮点?

省粮食局副局长赖应辉:本届粮洽会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三会融合,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保障我省粮食供给,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产销协作平台。我省粮食自给率不足四成,引粮入闽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抓手。从2005年起,我省每年与粮食主产省共同举办产销协作洽谈会,前十届洽谈会共签订粮食购销合同6013万吨,每年从协作省调粮达省外总调粮数的80%以上。如今,协作队伍已发展为十大产粮省加中粮集团,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引粮入闽渠道越拓越宽。

科技对接平台。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粮食科研院校进行科技成果推介,举办粮食经济发展论坛。我省粮企将有机会和国内一流粮企一道参与对接、共谋发展,打造更加专业和更具影响力的粮食科技盛宴,让企业一次参展,多项收益。

成果展示平台。会议期间,各主办单位将组织当地知名企业进行“科学膳食、健康营养”宣传,集中展示名特优粮油产品、智能化储粮技术、粮食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等,定会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振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