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硬件差、师资缺,一直制约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厦门市同安区借助云平台开展“同步课堂”,所有城区中心小学与对口农村小学实现英语、音乐、美术课程同步—— 云平台,让城乡教育“零差别” 东南网7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通讯员 叶文彬 杨心亮) “你的音乐是数学老师教的吧?”时下,年轻人喜欢这么调侃五音不全的朋友。 对于许多农村学生来说,这句调侃击中了他们现实中的痛点。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有10所小学,5个教学点,教师严重缺编,音乐、美术、英语老师更是严重缺乏。许多老师身兼多职,甚至有一个老师同时教语、数、英、美、体等课,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长期处在“吃不饱”状态。 过去:乡村音乐、体育、英语教育被边缘化 到今年7月19日,莲花镇军营村村民叶福庆在同安城区买房子刚好满三年。 这间72平方米的房子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一屁股债。为了不耽误小儿子的绘画特长,他毅然买房落户,将孩子送进了同安城区的中心小学。 “如果三年前能像现在这样,村里的孩子和城里娃上同样的课,我的房子就不用买了!”叶福庆说。 当时让他痛下决心的导火索是,大儿子一直在村里的小学读,到了初中连简谱都不认得,音乐课本发下来,他只能在简谱上用拼音标注发音。 “看到那本音乐书,我知道,孩子的素质教育耽误不得。”叶福庆说。 叶福庆的情况不是个例。莲花镇位同于同安区西北部山区地带,地域广阔,村落分布分散,辖区内有10所完全小学,5个教学点,最远的教学点与城区距离近40公里。 几个教学点由于学生少,一般只设两个年级,并且根据教育部师资配备的规定,在校生30人以内的,只能配备两名老师。这两名老师要包揽所有的课程,负担重、压力大。再加上不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本身音乐、美术基础较薄弱,带起学生来显得力不从心,乡村音乐、体育、英语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于是,像叶福庆这样,痛下决心进城追随优质教育资源的村民不在少数。但更多人因为经济、家庭等原因离不开乡村,如何让这些人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素质教育,成了困扰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难题。 现在:小山村和城里上同一堂课 “信息化给乡村学校带去了希望,这个难题正逐步被破解。”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厦门首个教育云项目在同安区阳翟小学启动试点,通过接入教育城域网,成立远程同步互动系统录播室。它与莲花中心小学成立一对一课堂教学,两所小学的音乐、美术、英语课表完全一样,阳翟小学的名师在上课,莲花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也可以通过远程实时参与互动。 而随着互动教学探索的深入,除一对一外,更多模式在多所城乡校之间展开。 一对多模式,中心校对二至四个教学点进行同步课堂教学。尽管人员散、班级多,但老师可以通过远程提问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 点对点模式,教学点的教师在班级直接对另一教学点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各有专长,弱校也有名师,教师通过点对点也能突破空间限制,做到跨班级不跨学科进行教学,实现教师资源优势互补。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后把这堂课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成为云平台上共享的公共资源。学生如在校时跟不上进度,在家可以登录平台,反复温习课程,了解难点重点。 截至目前,多种模式已经覆盖同安全区,所有学校都接入教育城域网,通过建立远程同步互动系统录播室,城里的小学和农村小学同步相关课表,接受一样的教育。 名师如何沉下去,村里娃如何接受城里同样的教育,不再成为难题。 将来:教和学变成信息纽带下的趣味互动 除了远程教育外,云平台还尝试通过“电子书包”开展教学。这项试点如果成功,也将在乡村小学推广。 “这个单词的正确念法是什么?请大家选择。”7月21日,在暑期信息化培训班上,来自大同中心小学的胡艳霞老师一面和乡村教学点的代课教师交流业务,一面演示电子书包PAD的用法。 一分钟后,胡淑霞的教学PAD上自动统计正确率,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答对了题目。 “从出错率看,这个音节非常有迷惑性……”胡艳霞娓娓而谈,同样的方式,已经在大同中心小学试点了大半年。 大同中心小学通过给学生和老师发放电子书包PAD的方式,颠覆了原有的只能一对一的提问方式,所有的学生可以在课前提前阅读老师的教案,课上同步做题,老师看到错误率后,可以即时对出错率高的问题重点讲解。 “在信息平台上,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只有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同,这就遏制了一些老师可能出现的‘偏心’。另外,即时答题也逼着学生必须打起十二分注意,再也不能走神了。”胡艳霞说。 “实际上,云平台不只是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安区教育局信息中心科员叶辉冷介绍,云平台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人通”,不论是学生还是乡村校的老师,只要登录平台,都可以随时随地听课、复习以及和其他老师学生交流 ,而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和学校良性互动。 “未来,这可能颠覆传统意义上的上对下的权威式的教学秩序,教和学变成了信息纽带下的趣味互动。” |
相关阅读:
- [ 07-28]福州市政协党组举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次学习交流会
- [ 07-27]晋江市妇联党支部七一走进围头湾
- [ 07-27]福州市鼓楼区乐加教育培训中心招聘话务员
- [ 07-27]让劳动教育唤醒孩子们的懂事
- [ 07-27]中招供需见面今明两天填报志愿
- [ 07-27]《爸爸回来了2》温馨收官 贾乃亮教育方式获赞
- [ 07-27]家风系列第29期:忆苦思甜,好家风让人受益一生
- [ 07-27]福建省教育厅出台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指导意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