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良田”项目第一期筹集了56个高端客群,预售筹资28万元。吕斯达组织善于耕作的贫困农户,在德化春美乡和上涌镇两地种植了100亩水稻。 新华网福州12月24日电(记者 王雄)吕斯达是《泉州晚报》经济部的一名记者,今年31岁,2015年7月,他被下派到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春美乡梁春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一职,成了一名“村官”。 “十二五”期间,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党和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选派干部驻村蹲点,是持续改进作风、培养锻炼干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我们脚下沾满多少泥土,我的心就能沉淀多少感情。”这句话,写在了吕斯达驻村蹲点工作日志的第一页。 驻村伊始,吕斯达就到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掌握村情民意。通过走访,他了解到农民的不易:遇到丰产年份,或者种植过剩,滞销难题往往让农户苦不堪言却束手无策。 如何让农业生产“种愁”难题不再为难农户?有着多年三农采访经验的吕斯达,最终选择引入众筹经营模式,带领农户种植德化大米这一优势农产品。 吕斯达申请了“舌尖上的德化”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福建省首家以三农众筹为主题,以定向施策、精准扶贫为宗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德化县一亩良田食材众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发布“一亩良田·众筹计划”,邀约“关心粮食和蔬菜”的都市人群一起见证用最朴素的自然农法种出的谷物的味道。 “一亩良田”项目第一期筹集了56个高端客群,预售筹资28万元。吕斯达组织善于耕作的贫困农户,在德化春美乡和上涌镇两地种植了100亩水稻。 为了提升认筹者的参与感,吕斯达通过微信全程纪录了众筹田园里的水稻种植情况——哪天催芽了,怎么催芽的;哪天灌溉了,怎么放水的;哪天治虫了,有没有放药水,放的是什么药水;哪天收割了,我们来了哪些人一起收割……只要有空余时间,他都尽量将其发布到微信朋友圈上。 “往年大米售价每斤3元左右,而借助于众筹模式,今年一亩良田合作社对外认筹的大米每斤7元,农户种田的纯利润有了大幅增长。”吕斯达说,通过“一亩良田众筹计划”,农户预先得到种植水稻的指令,并最终把优质的稻米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消费者也可以直接监控农产品质量,更加有利于实现真正的绿色生态无公害,也改善了农产品常出现的滞销现象。 因为有了“一亩良田众筹计划”的成功,今年11月初,吕斯达又发起了 “鸡蛋众筹·定向扶贫”项目,其设想是:向泉州和厦门的城市人群,按300个土鸡蛋1000元进行预售募资,然后将募集来的钱,拿出一部分,采购一批小母鸡发给农户,让其放在田间饲养,等母鸡开始下蛋了,再将土鸡蛋按照市场价格回收,并销售给众筹的人群。 接下来,吕斯达还有一个更大的“梦”:他准备启动800亩的第二期“一亩良田”认筹计划,实现较大范围的“精准扶贫”。 “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吕斯达说,在挂职的这一年里,他会陆续推动一些新品类农产品的上线众筹,形成德化众筹农业产品集群,打造一个有市场生命力的精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