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杜绝校园欺凌 各方怎么做

2016-06-27 08:31:3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关注校园欺凌系列报道之三

杜绝校园欺凌 各方怎么做

东南网6月27日报道(本网记者 郑晓丹)

记者在此前的采访报道中发现,有三成受访者曾有被校园欺凌的经历,且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他们大多选择沉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第一阶段已经过半。之前受访者的一句“只能忍,不然找谁呢”道出了问题关键。目前,我省部分中学已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那么,在现实中如果碰到校园欺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呢?

最大限度进行教育挽救

去年6月,永泰县东洋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引发媒体关注。当时,案件的四名当事人即将参加中考,其中1名嫌疑人中考成绩较好。为了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为失足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永泰县检察院遂建议县公安局对3名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并被采纳。

针对此类校园暴力案件,永泰县检察院通常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教育、事后整顿”的“三步走”策略,即进校开展普法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案件发生后,对当事人进行社会调查,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案件审判结束后,联系永泰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预防重新犯罪。

“校园暴力恶性案发生后,我们24小时之内介入。” 该院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检察科科长林巧凤表示,他们与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联系,协商建立联席机制,通过“送法进校园”等方式,保障校园安全,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多方措施保护学生

据林巧凤介绍,上述案件的受害者,并不是第一次遭受暴力侵害。对此,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石业源表示,不少受欺凌学生由于早年亲子关系不佳,遇到校园欺凌不能很好地通过家长处理,而家长风险因素识别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据石业源介绍,在碰到校园欺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他们首先进行危机介入,安抚受欺凌者的情绪,通过走访家长、老师、同学,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在摸清事件经过后,他们会在事发校内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小组讨论会,帮助孩子们树立法制意识。

“如果未成年学生触犯法律,公安机关也将依法处理,违法学生同样将受到法律惩处。”福州市公安局茶亭派出所民警吴炼认为,被欺凌学生应当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并在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报警,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据了解,为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福州市公安局茶亭派出所时常派民警深入辖区小学,围绕如何学法、用法、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校学生举办专题法制教育报告。该所还建立涉校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根据不同时段、路段人员流动情况,适时调整治安巡逻警力,强化校园周边路段巡查力度,形成强大威慑力量。

家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记者联系上当年永泰县东洋中学校园暴力案涉事人之一小张的父亲。张先生表示,小张现在已经高一在读,成绩还不错。事情发生后,张先生也不再外出务工。“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林巧凤表示,该起案件中有三个当事人为留守孩子。

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福建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美玉认为,家庭教育在杜绝校园欺凌中起到第一位的作用。当前,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出现大量留守孩子,他们缺乏父母爱护、教育,很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因此,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人权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

而学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教他们如何进行正确的情绪管理、疏导。然而,目前部分乡村学校忽略心理教育,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 刘美玉表示。

在刘美玉看来,社会对于杜绝校园欺凌也承担有一定的责任。社区、农村都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在留守孩子较多的地区,社会更应该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