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老字号何以对接新时代
2016-12-07 08:34: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古农酒厂生产线 长泰酱油厂的晒场正在发酵的黄豆。 东南网1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辉 通讯员 王凯瑛 文/图)11月23日,第五批“福建省老字号”企业名单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公示期。久负盛名的福州耳聋伯元宵、厦门三圈电池、长泰健将酱油等18家老牌企业榜上有名。 振兴老字号计划,始于2006年。当年,国家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此后,挖掘、认定、保护老字号工作开始在各地开展。自2007年福建认定首批老字号以来,共有86家企业进入该名单。按照申报要求,字号创立至少达40年,其中不少是百年老店。 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老字号们,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但几经沉浮后,除了同仁堂、全聚德等依然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大部分老字号普遍陷入发展困境。体制落后、创新不足、品牌影响力式微、人才后继乏力等原因,导致老字号要么裹足不前,要么举步维艰…… 转机换制辉煌一时 杨海龙是老字号健将酱油的第五代传人。他保存着一份1958年填制的人事档案表。这份表格记录着长泰人王文理的从业经历:“1904年在长泰西门做豆干;1923年在长泰下米市做酱油。”王文理是健将酱油的创始人。这张表格也成为健将酱油百年历史的见证。 “早在民国初年,长泰的酱油工业已相当发达。”杨海龙说,当时,光是在城关,便活跃着永兴、协和、民生等近十家酱园,其中以永兴酱油影响力最大。王文理是永兴酱园最有名的酿酱师傅,她酿制的酱油被当地人称为“介姆酱油”,是当时的热销品,并被载入当地县志。 1956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大潮中,永兴酱园与多家私营酱园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酱油商店。也就是这时,口口相传的介姆酱油有了正式字号——健将酱油,并一直沿用至今。 两年后,健将酱油由公私合营商店转制为地方国营酱油厂。在国营厂时代,健将酱油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奋斗期。“改制初期的酱油厂规模小,全厂只有8个生产工人,设备简陋,除了木桶、大缸,只有两座炉灶,全厂固定资产值才1080元。”杨海龙说,当时酱油厂负责城关和3个公社的酱油供应,为保证供应,酱油厂不遗余力,工人劳动不计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干活,中午不休息,晚上八九点才收工,个个晒成关公。 老字号大都经历了艰苦创业的历程。古农豪族酒是长泰的另一个“福建老字号”。1957年,福建最大的国营农场——古农农场落户长泰。“但当时漳州没有制酒厂,缺乏技术力量,厂区更是一片荒郊野岭,只能白手起家。”第三代传承人王跳来说,古农农场专门从仙游酿酒厂请来了酿酒技术员陈志星。 在陈志星的支持下,国营古农酒厂在第二年正式投产,其出品的散装古农红曲酒和古农白酒,成为日后闽南地区的抢手货。“时至今日,长泰依然保留着坐月子喝古农糯米酒进补的传统。”王跳来说,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由于原料匮乏,古农酒厂尝试酿造甘蔗酒、木薯酒、地瓜酒等品种,“用拖拉机运到全省各地,没想到大受欢迎”。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营企业迎来了艰难的转型期。1998年7月,经营陷入困顿的长泰酱油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转制为全体员工参与的股份制企业,自此结束了它的国营时代。2003年,古农酒厂经历了类似的改制。 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从计划经济时代,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字号们,普遍遭遇着阵痛与不适。以酱油业为例,杨海龙说,2000年以前,福建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家国营酱油厂,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酱油坊。但步入新千年后,受制于体制、工艺等因素,加上广东酱油厂商的冲击,大部分本土酱油企业纷纷关停。 作为老牌企业,健将酱油试图通过工艺革新,在市场大潮中寻求生机。“以原来制曲环节为例,传统方法容易引发烧曲问题,影响了成品酱油的品质。”食品工程专业出身的杨海龙,为酱油厂引入了全套自动控温设备,实现了制曲过程可控,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与品质。该工艺使成品具有更加浓郁的酱香及酯香。 工艺创新,让健将酱油在多年后依然在本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杨海龙依然感慨日渐式微的市场影响力。“每年销售额不过数百万元,且主要集中在省内市场。我们也想做大做强,但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杨海龙坦言,“小而美”的定位,其实是无奈的生存之道。 王跳来也有类似的纠结。1988年,王跳来接手古农酒厂,当年酒厂全年的税利不足2000元。此后,王跳来与厦门丹凤酒厂合作,开发出了红极一时的夏日波碳酸饮料,在当地与鼎鼎大名的健力宝齐名。1989年,古农酒厂的年税利超过30万元。遗憾的是,夏日波最终消失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近年来,古农酒厂加大对传统酿酒业务的技术投入。其中,古农出品的清爽型黄酒正在申报发明专利。该产品通过工艺创新,实现了低酒精度、低糖度、低酸度,更加适应以健康为导向的市场。 最近几年,古农酒厂的销售量遭遇大幅下滑,品牌影响力也大不如前。“长泰的年轻人鲜有知道古农酒的。”王跳来期盼能够扩大市场份额,重振老字号影响力,但资金实力捉襟见肘。 古农与健将的遭遇,并非孤例。今年5月,福建省商务厅公布了我省老字号专题调研情况报告。报告指出,设施陈旧、产品及技术落后、人才结构老龄化、资金短缺等问题无不制约着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不少老字号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加上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技术手段难以改进,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甚至销声匿迹。” 古农与健将还算幸运儿。厦门同英布店也入选了第五批“福建老字号”。始建于1903年的同英布店,曾是几代厦门人的共同记忆。如今,厦门人仅能从鼓浪屿馅饼博物馆一隅残存的布店广告纸上,寻找这家老字号的历史印记。和同英布店一样,不少老字号正在城市改造、拆迁中被强制搬迁或停业。 老品牌寻求新突破 如今,杨海龙寄希望于获评“福建省老字号”,让健将酱油重获新生。他最大的期盼是,有更多社会资本看到老字号背后的商机,共同进行品牌开发。按照杨海龙的设想,健将酱油的传统工艺可以与更多业态相结合,观光工厂、乡村体验游等都在其计划之内。 事实上,振兴老字号已被提及多年。早在2005年,福建多部门便联合出台了《关于保护发展福建省“老字号”的若干意见》。针对当时省内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企业规模效益差、企业体制陈旧、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这份文件提出了11条指导性意见。在资金支持方面,文件提出,金融部门应该在银行贷款上给予支持。 此后,各地相继出台了振兴老字号的实施意见。泉州、三明、莆田等地对获得“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今年,漳州也出台文件,对首次获得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获得福建省老字号的企业奖励5万元。 资金支持,仅仅是振兴老字号的一个方面。业内人士建议,应重视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并与多元业态有机结合。对于艺术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老字号品牌,应走文化产品的路线,开发相关工艺产品,建立博物馆、艺术馆;对于自身依然具有造血能力的老字号,则着重进行市场化改革,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可以考虑集中建设老字号一条街,汇聚本土老字号,使之成为人文与商业相结合的景观,促进旅游消费。”长泰县经信局贸易管理股股长杨祖龙建议。 老字号还面临着市场失范的问题。王老吉、庆丰包子铺等知名老字号的商标纠纷,曾屡屡见诸报端。而在福建,类似的纷争同样不在少数。几年前,福州肉燕行业的两大老字号“同利”与“依海”曾因商标之争,开展了长达7年的诉讼维权。捍卫老字号的品牌,需要企业提高维权意识,主管部门参与重塑市场规范。 |
相关阅读:
- [ 12-06]擅用“厦门老字号”将受罚 最高可罚款1万元
- [ 12-06]京城老字号赶时髦:义利开咖啡店 内联升卖萌鞋
- [ 12-03]“厦门老字号”申报认定管理 擅用最高罚一万元
- [ 12-02]老字号酒家停业 周总理曾在此宴请多国政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