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乡村旅游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利器。然而,火爆的背后,缺乏规划、一拥而上等粗放式发展模式,也使得产业面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 瓶颈如何突破?12日,作为本届旅博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旅游业内人士,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展开交流。 遭遇瓶颈 “乡村旅游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市场规模大,另一个是投资增长快。”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唐晓云是论坛主旨演讲嘉宾,她开门见山地说,按照业内“出游超过10公里并6小时”的口径统计,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游客总计1.34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为0.79亿,约占同期旅游总人次的58.6%。去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 相关数据切合与会人士的实际感受,一下就吸引了大家。唐晓云表示,越来越火爆的乡村旅游,既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利器,也提升了农民的素质,“作为乡村社会主体的村民,随着产业升级逐渐形成新的劳动分工和社会身份”。 然而,乡村旅游热的另一面是,粗放式发展不断爆出问题,使其自身遭遇瓶颈。“不少地方规划和发展乡村旅游,并未真正重视人的因素。”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敏说,本地村民难以与乡村旅游融合,只靠外来资本建几个农庄,或打造一些娱乐设施,产业与人脱节的最终结局就是“只剩下老人和狗”。 “很多传统节庆活动如今只是作为一个符号呈现,丧失原本属性。”唐晓云说,现在也有一种误区,热衷于解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等硬件问题,而缺乏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努力,从而让乡村旅游开发流于表面甚至出现雷同现象。 村民参与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乡村旅游也就难以避免遭遇同质化难题。一名来自莆田城厢区的“农家乐”经营者听完演讲后连连点头,他说:“我们提供的服务几乎都是吃饭、打牌、钓鱼,不仅不同的业者之间,连不同地域之间都是雷同的,不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因而,乡村旅游需慢一点规划设计,也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创新业态 台湾的乡村旅游以精心创意、精心旅游、精雕细琢著称,如今已形成乡村民俗、乡村农园等多元的发展格局。当天,在论坛的两岸乡村旅游对话环节上,台湾传统艺术中心执行长李昱表示,乡村旅游须注重增强在地文化。 “台湾乡村旅游实现差异化经营,破解千村一面,就是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展现出个性。”李昱举例说,在苗栗县,游客可用当地传统手工蓝染技术DIY属于自己的产品;而在出产大葱的宜兰县,游客则能采摘大葱,并向厨师学做正宗葱油饼。 台北市旅馆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邱乐芬认同这个观点。她说:“在台北,无论是猫空茶园,还是北投温泉,都是靠独特性而渐渐打出高名气。” 这些接地气又见成效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让两岸业者甘之如饴。不过,台湾首府大学观光系助理教授许秉翔坦言,大陆可多来了解台湾的经验,但最终还是要结合自身特点,接地气后再落地。“台湾与大陆的思路可以相近,但大陆还需因地制宜地开发体现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他说。 “从乡村旅游的消费行为特征来看,亲近自然是大陆游客的主要目的,周末家庭出游则是常态。”唐晓云说,在规划构建乡村旅游时可创新业态,着重设计亲子游、家庭游等强社会关系的产品。此外,要强调生活场景的乡村性回归,亦即让人融入其中,使得诸如淘米、染织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乡村旅游的活态风景。 “台湾禁伐后,一些地方充分利用原先的木材工厂转型做观光旅游,取得不错的效益。”刘敏认为,大陆乡村旅游同样可以创新,与观光工厂、工业旅游相结合,拓展业态发展新空间。 |
相关阅读:
- [ 05-08]乡村旅游纷纷进军亲子游市场:"亲子农业"有多亲?
- [ 04-15]供给侧改革中的农业新价值——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 [ 04-15]中国内地“赏花经济”日渐升温 催热乡村旅游
- [ 04-15]走进春天:供给侧改革中的农业新价值——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 [ 04-11]【治国理政新实践 浙江篇】绿色经济在“两山”跑道上腾飞
- [ 04-11]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
- [ 03-15]【基层代表委员议国是】梁丽娜代表:发展乡村旅游要根植于地方特色文化
- [ 03-10]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扶贫攻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