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网上这十种诈骗瞧仔细了 利用伪基站发送银行短信积分兑换现金盗取受害人账户近万元,冒充公检法机关进行电话诈骗盗走百余万元、利用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的QQ冒充董事长骗走500万元……近年来,这些利用网络的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警方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手法,主要包括电话诈骗、短信诈骗以及网络诈骗等三大类。除了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推荐股票诈骗、信用卡诈骗等手法,福州市目前比较多发的还有网络购物诈骗、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冒充熟人电话诈骗、发送虚假手机链接诈骗、机票改签诈骗等。 此前,福州警方对外公布了常见诈骗案件手段,提醒市民要加强防范意识。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电话(可显示任意电话号码)冒充电信、邮政工作人员拔打个人电话,以固定电话欠费、邮件未查收等理由谎称群众个人身份资料被盗用。在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后,不法分子再冒充公检法、银监等政府部门以被害人被盗的身份涉嫌洗黑钱、命案等犯罪,须监管银行账户为由,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内的资金转到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内,以达到骗取群众银行存款的目的。在此类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甚至向被害人传真假公文或诱骗被害人登录虚假检察院网站查看通缉令,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推荐股票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想知道股票内部信息的心理,通过上网购买客户信息,然后以投资公司等名义,通过虚假网站、电话、短信等向客户发布“能够操纵股票交易涨停”“有资产重组内幕消息”等诈骗信息。在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或以收取入会费、佣金、服务费、分析师红包、拉伸股票保证金等各种名目敛财,一旦推荐的股票下跌,就玩消失。 信用卡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网络等媒体发布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消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不法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转款。 网络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制作的虚假购物钓鱼网站引诱受害者在其网站上购物,当受害者下单后,不发分子就以缺货或支付异常等为由要给消费者退款,要求消费者在其指定的网址上填写申请退款的用户信息,一旦群众填写了用户信息后,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被不法分子转走。 网络招聘兼职刷信誉诈骗。嫌疑人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招聘替网店刷信誉兼职人员的小广告,然后再利用QQ与当事人进行联系,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以替网店代刷信誉为幌子,并告知当事人在购买东西后将返还其本金及佣金。最后让当事人登陆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网络地址链接,通过远程操作等手段骗取受害人购买充值卡,得手后迅速消失。 盗取QQ(微信)诈骗。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微信等,然后以主人的身份与受害人聊天,并以有急事等用钱为借口,实施诈骗。常见的还有冒充公司企业老板,通过QQ、微信发送指令要求财务人员转账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冒充熟人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假冒“熟人”打电话给事主,当事主误以为是其“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后,不法分子立即顺藤摸瓜与事主套近。之后,不法分子会以各种急需用钱的借口向事主借钱;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冒充事主的“领导”或“上级”,以急需用钱为由向事主借钱。 发送虚假手机链接诈骗,不法分子向事主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以链接内有事主家人的不雅照片或有车辆违章记录等为由,要求事主点击手机链接并进行下载。事主一旦点击该手机链接并安装相关程序,其手机就会自动下载病毒插件,造成手机内信息泄露,并危及资金安全。 机票改签诈骗,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事主“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等为由,将事主引入诈骗圈套,之后又以可以提供“赔偿金”等为由,要求事主到ATM机或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冒称淘宝客服诈骗。网民在网上购物,支付后不久即接到陌生的电话,询问是否购买了某商品,得到确认后,骗子则谎称之前订单因银行系统故障、支付宝升级或U盾升级等原因未支付成功,需要重新支付,诱骗事主访问内含木马病毒的伪装链接,成功套取网民的银行卡及密码信息,利用套取来的银行卡密码信息在电脑操作支付,并要求事主提供账户手机验证码,从而实现用事主账户内存款转账购买大额虚拟商品后再销赃转换现金。 支招:“五不一打”防骗口诀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警方部门也总结“五不一打”防骗口诀,应该可以有效的防范诈骗。 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不怕:要记住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 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中奖不要贪。 不转账: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一打: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
相关阅读:
- [ 06-05]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毕业生要谨防电信诈骗
- [ 06-03]有房有车还不满足 茶叶老板“转行”干起电信诈骗
- [ 06-02]“提供低价奶源”诈骗套路多 “新法”专治电信诈骗
- [ 06-01]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 让谣言、诈骗远离网络
- [ 05-27]厦门警方提示:毕业季来临 谨防这些诈骗手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