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2017-08-25 06:12: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王祥楠 |
分享到:
|
一、不忘初心,情系扶贫——始终不渝的责任情怀 “只要我们把民众的疾苦了解到、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 ——习近平《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 1988年,习近平从经济特区厦门调往全省经济排行最末的宁德,担任地委书记。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敏锐地提出,当时的闽东,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区情、区力根本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应当把以解决吃饭穿衣住房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闽东2年,他对“摆脱贫困”孜孜以求,一刻不放松。 到了省会福州,习近平没有减少对脱贫工作的关注。1994年6月,他到郊区(现为晋安区)调研时指出,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平原地区发展了,不能忘记落后地区,不能出现“灯下黑”的问题。 调任省委工作后,习近平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并先后担任省委农村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先后用了50多天时间,走遍全省9个地(市),到42个不同类型的县(市、区)、60多个乡镇、80多个建制村和企业,召开了80多场干部群众座谈会,走访了一批农户,对各地农村小康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多次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走访农口各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向省委提交了一份近万字的调研报告,对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他在调研报告中说,扶贫攻坚和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两个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任务。把扶贫攻坚纳入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扶贫开发新局面。 面对已经进入“倒计时”攻坚阶段的奔小康工作,1997年春,习近平先后到宁德南平三明等县区调研时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发动群众,铁心拼搏。”“各级各部门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高不可攀;二是认为轻而易举。” 1997年6月,他到闽清调研时指出:“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真扶贫,扶真贫,实实在在地奔小康,千万不可弄虚作假、把好事办歪。” 1997年底,福建提前三年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清醒地看到,大部分地方的小康只是初始阶段,刚跨入小康门坎,离宽裕型小康的跨度还很大。虽然基本清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 1999年6月,习近平到闽东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调研时强调,各级领导决不能因为贫困户的比例小了,就降低扶贫攻坚力度;决不能因为农民纯收入“人均”数较高,就忽视了“人均”以下的贫困户、困难户;决不能因为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就可以松一口气。一定要继续贯彻农村工作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山区,总书记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誓言背后,是习总书记那份不变的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扶贫情结。 “他在闽东全身心投入脱贫工作”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习近平不到16岁就到陕北梁家河插队7年,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梁家河经历让他立志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在闽东工作期间,他不但坚定了这一志向,而且付之系统的实践探索。 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回忆—— 宁德那个时候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被人说成东部沿海“黄金断裂带”。 习近平到任宁德不久,就带着我们几位地区领导,走遍了闽东9县,明确提出将脱贫作为闽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后来,他将对宁德工作的总结,整理成书,书名就叫《摆脱贫困》。 当时,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希望一下子抱几个“金娃娃”,上些大项目,改变落后面貌,他却给我们“泼冷水”。 在他看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宁德需要的是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找准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 这些思路,既贴合闽东实际,实事求是,使闽东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又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它们不是凭空而来,靠的是习近平在基层的深入调研。 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下党之行,更是让习近平过了20多年还难以忘怀。2014年3月,他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仍然深情忆及当年在福建寿宁下党乡的调研往事。 下党乡,被称为寿宁县的“西伯利亚”。1989年6月,时任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当场跟他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不到一个月后的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就带领我们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30多人,去下党乡现场办公。 杨奕周拿着柴刀走在前面,我们头戴草帽,脖上挂着毛巾,每个人拿个竹竿、木棍当手杖,跟在后面。大家顶着烈日,走上一段缓口气,汗水像泉水一样冒出来,衣服湿透了一次又一次,走了2个多小时山路,中午才到下党村。 下党之行,让习近平记住了下党之苦:村民怕养大猪,都是深山,抬不出去;小贩们进山不敢挑液体货物,不少村民连酱油都没见过…… 第二天在寿宁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习近平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 1989年7月26日和1996年8月7日,他又2次到下党,协调解决当地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习近平在宁德工作一年11个月,基本走遍了所有的乡镇。当时没有通路的4个特困乡,他去了3个。 1990年4月,习近平调任福州市委书记,我们在基层交接,选择的地点是他的扶贫挂钩县福安和全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寿宁县。两天时间里,轻装简行,清茶一杯,便饭一餐,不搞迎来送往请客送礼,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在宁德提出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到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构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满满的为民情怀,是习近平不变的初心。 |
相关阅读:
- [ 08-24]习近平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 [ 08-24]习近平谈依法行政: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 [ 08-24]推进全民守法 习近平强调这个“少数”最关键
- [ 08-24]习近平为依法治国发动员令 看这五年最有力的表现
- [ 08-24]习近平谈冤假错案:做纠错的工作就是为了弥补伤害
- [ 08-24]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七
- [ 08-23]习近平重要著作《摆脱贫困》英文版、法文版国内首发
- [ 08-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国际出版成果展示会在京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