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唐小玲 文/图)
核心提示:
在本期助村亮相的,是漳州“驴倌”杨智强。
尽管早已退出交通运输的舞台,但毛驴依然在食药领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我国北方向来有食用驴肉的传统。俗谚“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反映的正是这一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近年来,著名小吃驴肉火烧的影响力,走出了华北地区,远波全国。由驴皮熬制成的阿胶,则是家喻户晓的滋补上品。
一边是坚挺的市场需求,一边却是逐渐下滑的毛驴存栏量。尽管驴肉、驴皮价格水涨船高,但囿于繁殖难度大、养殖周期长等制约因素,养驴业依然与规模化、产业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2014年开始,杨智强在家乡华安县丰山镇后壁沟村,试水养驴。眼下,他有意扩大养殖规模。但在此之前,杨智强需要解决繁殖技术攻关、本土市场消费习惯养成、市场通路开辟、多元产品开发等难题。
毛驴正在吃牧草。
中国的驴快被吃光了
厨师出生的杨智强,在华安县丰山镇经营着一家饭店。2014年,出于特色经营的考虑,杨智强从产驴大省山东,以3万多元的价格,购进了5头成年毛驴,在当地独家推出了特色菜品驴肉火锅。
但这次尝试,让杨智强损失惨重。“这批驴大多是5年以上的老驴,肉太老,煮不烂,不符合南方人喜欢鲜嫩的食肉习惯。”杨智强说,由于食客差评不断,过半驴肉卖不出去,只能丢弃,损失近2万元。但杨智强并未因此放弃,在他看来,毛驴养殖,大有可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驴肉不仅美味,还被认为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杨智强喜欢援引民间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驴汤。
除了驴肉,驴皮同样被国人视若珍宝。发端于山东阿县的阿胶制造工艺,至今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作为备受推崇的名贵中药,全国阿胶年产量超过5000吨,对应着400万张驴皮需求量。但供应量与需求量并不匹配。
“过去,毛驴作为代步与运输工具。如今,这部分功能被取代,养驴的越来越少。”杨智强表示,“更重要的是,毛驴养殖周期长,属于单胎家畜,一头驴从受孕到成年需要三年以上时间,且育肥慢,出肉率低。”杨智强说,据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显示,比起高峰时近千万头的存栏量,目前我国驴的存栏量已近乎腰斩,且每年仍以超过3%的速度在减少。
供需失衡,在终端市场上可见一斑。去年11月,东阿阿胶再次发布提价公告,阿胶块出厂价上调10%。这已经是自2010年以来,东阿阿胶第11次涨价。驴皮资源紧张是主要动因。今年1月初,有着“驴肉火烧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河间市,陷入驴肉造假风波,让广大吃货大为震惊。“驴肉火烧所使用的驴肉,成本每公斤最少要70元,单个火烧至少需要200克驴肉,而市面上的驴肉火烧单价却不过五六元。”杨智强说,由于毛驴存栏量不足,驴肉价格水涨船高,出于成本压力,部分商家不得不铤而走险,以马肉、骡肉冒充驴肉。
看到了市场机遇的杨智强,与合伙人李文亮联合成立众腾生态养驴场。他们从山东、内蒙古等地引进了多批驴驹,尝试自主商品化育肥,期望通过生态养殖,改善肉质以迎合本土饮食习惯。位于华安的养殖基地占地约26亩,养殖规模近30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