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铁路线上,有这样一群人,每天上百次地攀爬跳下缓慢行进中的列车。他们是列车调车员,负责为始发和终到的列车进行重新分解、组合,确保列车顺利始发和解散编组。
夕阳下,黄武雄准备迎接即将进场的列车。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俞怡琦 薛晓秋 摄 记者跟着组员刘林准备迎接又一列货车。不久,记者感到胸闷,脑袋晕乎乎的,鞋底发烫。 “受不了吧,刚开始干这份工作时,也和你一样,现在都练出来了。”刘林语气轻松地告诉记者,“调车员的工作是12小时一轮班。每天在铁轨上要来来回回徒步20多公里,夏天铁轨太烫,即使累得站不住了,都不能坐下来休息一下。” 排风后的列车以15码的速度在轨道上滑行,刘林迎着列车小跑,转动弯柄的铁棍熟练地将车厢之间的连接链挑开,10分钟,他干脆利落地把这列60个车厢的列车分解完毕。 面对艰苦工作环境,说得最多的就是“习惯了” 来自湖南的刘林在这里工作了7年,长时间的室外作业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脱下厚厚的隔热手套,记者看到他手上的汗水直往下滴,手掌通红。“今天市区的温度37摄氏度,这里有50多摄氏度,铁轨和火车皮温度应该在65摄氏度以上,我这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铁板烧了。”刘林说。 进入休息室,刘林从医药箱里找出仁丹递给记者,自己拿起一个大水壶“咕咚咕咚”地猛往嘴里灌。他说:“我们每天要喝掉十多壶水,绿豆汤也是管够。即便如此,还是常有员工中暑。” 刘林告诉记者,夏天车皮温度高达65摄氏度,碰一下皮肤立即起泡,晒伤脱皮是常有的事。工作服被汗水反复湿透,等下班时,衣服会结一层盐霜,胶鞋里可以倒出小半杯水。冬天,结冻的扶手能把手套粘住,寒风吹过,脸像被刀割一般疼。下午两三点吃午餐已是常态。内衣裤永远都是湿的,黏在身上很难受。“但因为有我们,千里大动脉才能够畅通。” 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黄武雄等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习惯了”,这种习惯的背后是对工作的执着与担当。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保证了车辆周转,确保了铁路线畅通。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