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镇,朱子文化遗存遗迹最集中的地方。 守护精神家园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 洪东妹) 守望家园,诗意栖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与追求。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什么是“乡愁”?这既指物态的自然环境,更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守望家园,我们守的什么?自然是守护传统根脉,守住一缕乡愁。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尊崇,社会大众也掀起传统文化热。在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武夷山,朱子文化受到重视并弘扬光大,文化旅游也成为当地着力打磨的新亮点。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等一批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改革开放40年来,这些优秀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保护,也成为最响亮的文化品牌。 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孕育它的乡土环境。美丽的乡村,曾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承载着刻骨的乡愁、浓浓的眷念。近年来,古村保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有识之士与时间赛跑,投身于文化传承保护事业。在他们的带动之下,一座又一座古民居、古厝敞开大门,重现生机,被赋予传承、弘扬乡土文化的新使命。而有了更多人气的传统村落,成为留住根脉、记住乡愁的最佳载体。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共同精神家园,这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共同努力。 重识朱子之道,让一个城市找回文化自信 10月18日,五夫镇朱子雕塑广场举行祭祀大典,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 10月17日,33对新人集体举行“朱子婚礼”。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通讯员 金文莲 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宗师朱子(朱熹尊称)在福建写就的。福建享有“海滨邹鲁”盛名,朱子理学功不可没。 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朱子曾遭受过种种非议,特别是“文革”期间一些过激言论的误导,导致人们对朱子形象与朱子文化的认识发生偏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尊崇,坚定文化自信,朱子文化得以重新焕发理性的光芒。 12月2日,央视《魅力中国城》热播。节目中,武夷山市委书记林旭阳化身“超级导游”,与“超级游客”大牛一同慢游武夷山,品读“双世遗”。他们瞻仰武夷精舍,漫步五夫镇,拥抱800多年前朱子手植的古樟树,游览兴贤书院,重走朱子巷,品尝“朱子家宴”…… “林旭阳书记那么自然、自豪、自信地推介朱子文化,这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城市有了文化自信,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会长朱土申说。 文化认同,朱子祭礼列入非遗 朱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构建了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为后人塑造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文化高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学者蔡尚思的这首诗句,揭示了朱子文化的重要地位。 “但朱子在世时就受到政敌打击,‘文革’期间‘批林批孔批朱熹’,朱子形象又被抹黑。作为朱子后裔,我们倍感压力,朱子故里的人也脸面无光。”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立华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便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视、觉悟与自信的回归,实现了对儒学文化的重新认识,包括对朱子文化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尊崇。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社会各界对朱子文化的看法也随之转变。“朱子祭祀典礼”过去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现在被批准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朱立华说:“祭祀朱子活动,过去只有朱氏家人及民间小规模的私祭,政府工作人员大多敬而避之。现在完全不同了,地方政府不仅大张旗鼓地参与,还成为积极的推动者。” 今年恰逢朱子诞辰888周年,10月18日,一场以“儒道传天下·理学贯古今”为主题的朱子祭祀大典,在朱子故里武夷山市五夫镇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嘉宾和朱子后裔前来参加,盛况空前。当日,朱子雕塑广场鼓乐悠扬,全体祭祀官和学子们齐声诵读《朱子家训》,并致祭文,深切表达对伟大先贤的缅怀之情,对弘扬朱子文化的责任担当。 |
相关阅读:
- [ 12-15]平潭综合实验区:携手前行,建设共同家园
- [ 11-09]平潭规划建设金井新城:产城融合,打造高颜值新家园
- [ 11-07]福建:康乐家园,让“夕阳红”更鲜艳
- [ 10-28]“廉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举行
- [ 10-25]福州深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筑牢农民精神家园
- [ 10-16]福州:水系综合治理创造新经验 打造生态新家园
- [ 10-05]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美丽家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