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2019-02-18 15:37:28 伍长南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针对我省城乡不平衡、山海不协调等突出问题,2018年4月,我省提出要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进一步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个经济协作区加快发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更高层面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融合发展,从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协同发展、港口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构建我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城乡融合,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建设为引擎,以沿海城镇发展带和山区绿色发展带为载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经济增长极,推动两大协同区连片发展、共同繁荣。强化以福州和厦漳泉都市区“两极”引领全省产业与城镇化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福州都市区要强化省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宁德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南平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统筹发展。厦漳泉都市区要重点推进厦门跨岛发展,加快泉州环湾城市、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龙岩海峡西岸生态型经济城市、三明生态型综合枢纽和宜居宜业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成引领全省城镇化发展的经济高地。以沿海城镇发展带和山区绿色发展带为载体,构建纵横连接的交通网络,推动“两带”融合发展。沿海城镇发展带要发挥对外交通通道作用,引导城镇组团集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峡蓝色产业带。山区绿色发展带要着力整合生态资源、要素资源,推动中心城市、县城、中小城镇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形成城镇、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同时,在两大协同发展区内部,也要推进融合发展,形成山海合作长效发展机制。

推进基础设施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对接,以高铁、空港、海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与区域空间布局相适应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打造“大港口、大枢纽、大通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要素流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坚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引领两大协同区发展的先行领域,按照“一盘棋”布局的总体要求,聚焦关键通道和重要节点建设,推动一批服务两大协同区互联互通项目加快实施,加快推进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重点推进两大协同区漳汕高铁、温福高铁、龙岩至龙川铁路、温武吉铁路、昌厦(福)高铁等重大项目,高起点建设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统筹推进两大协同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重点统筹内外通道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推进福厦客专、沈海高速扩容、厦漳泉城市联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内通外联、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协同发展优势,引导产业合理分工、配套、联动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集聚,联手打造区域合作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依据产业协同发展定位,引导先进制造业向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发展区域集聚发展,培育一批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衔接配套、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制定两大协同区产业准入目录清单,引导产业双向合理流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施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适当提升产业投资强度,提升沿海地区高端产业发展能力。鼓励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加工制造领域向内陆地区转移。引导内陆地区制定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能耗标准、环保标准,吸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移项目,严格控制限制类、禁止类产业项目转移。鼓励建立产业集中区,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在厦龙山海协作区、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基础上,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原则,打造山海协作发展平台,提升武平高新产业园、海投(长泰)科创园、集美(清流)产业园等32个山海协作园区建设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推动港口资源整合。科学开发利用海峡、海湾、海岛、海岸资源,强化港口资源整理,推动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六大湾区”协同发展。按照湾区港口“一盘棋”整合思路,持续推进港口岸线规划、港湾资源整合,推动涉海涉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大湾区、大港口”管理体制。推动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加强以资本、管理为手段的港口资源整合,探索地主港等港口投资运营模式,组建以港务集团为主体大型港口产业集团,提升港口集群综合竞争力,促进港口资源高效利用、协调发展。依托“六大湾区”,在重要规划衔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突出龙头培育、链条延伸,有序引导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向湾区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石化、冶金、船舶、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临港产业基地,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临港产业基地集聚发展,注重推进各湾区港区差异化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重要承载区。

实现公共服务共享。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支持两大协同区合作办学办医、远程教学医疗、教师和医护人员异地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异地设置分支机构,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延伸。重点要推动两区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设施布局协调完善,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方面,鼓励建立跨区域学校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以重点职业学校为核心,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建立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共建职业学校交流和学习平台,提升两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推动两区医卫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预约挂号、远程专家会诊等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医疗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医卫资源布局,鼓励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跨行政区发展,引导福州、厦门等综合型医院与其他设区市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人才共享机制,联合开展疑难疾病攻关和重大疾病联合会诊,提高城乡居民共享健康水平。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