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谁“挟持”了我的浏览器主页?

2019-05-28 08:56:09 陈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赵舒文  

>>>观点圆桌

“流量保卫战”该怎么打?

加强部门协同治理

以“浏览器主页劫持”为代表的“流量劫持”已经成为网络顽疾。尽管在监管治理上出台了不少措施和规定,但“流量劫持”仍然困扰行业多年,其原因在于难以治理。

据了解,数据流通的多个环节如应用程序端、路由器端、运营商端等,都有可能被实施“流量劫持”。多种多样的场景和技术手段,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并且由于用户访问网站是个人行为,“劫持”后取证困难。此外,监管机构协同治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对互联网企业实行属地管理,网络监管又涉及工信部、网信办、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分工各有侧重,部门间协同治理还有待完善。

提高防范自律意识

那么应如何有效应对“流量劫持”?周硕聪认为,首先用户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其次,部分网页的网域名称解析本身安全并不到位,网站也要加强相关防范,防止黑客入侵,保障用户权益。从业者也应提高“自律”意识。最后,要通过公共讯息宣传等手段加强网民的权益保护意识,让网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劫持”。“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对网民举报行为的鼓励。”周硕聪表示。

完善立法保护“流量权”

福建枫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晓辉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网络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和对网络服务的自主选择权。虽然司法实践中鲜见网络用户直接提起诉讼追究“流量劫持”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案例,但这并不妨碍“流量劫持”行为人承担应有的赔偿责任。

“流量亦属一种财产权,立法完善才是解决‘流量劫持’适法困难的终极途径。”在彭晓辉看来,以往“流量劫持”行为一直都被民事法律所规制,但从2015年开始,流量劫持行为首次入刑。我国法律对于虚拟财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缺位的情况,造成流量侵权行为泛滥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流量看作财产。应该呼吁将流量财产权作为法律保护对象写入虚拟财产权的单行法规,与游戏装备、账户、域名等并列,从修改立法的角度来完善刑法的缺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