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虎浿镇:特色产业兴 老区乡村旺
2020-09-08 07:38: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作为革命老区的宁德蕉城区虎浿镇,围绕资源优势,蹚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特色产业兴 老区乡村旺 东南网9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李加进) 平均海拔810米的宁德蕉城区虎浿镇,是革命老区、高海拔农业区、生态休闲度假区,下辖18个建制村,其中老区基点村5个、老区村13个。 如何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当地发力高山猕猴桃、高山食用菌、黄家蒸笼等特色产业,蹚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名片,加快农旅、文旅融合发展。”虎浿镇党委书记雷雯说。 品质作引领,农业好前景 上个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小分队走进虎浿镇下楼村,演员张光北现场为当地丰收在望的晚熟猕猴桃代言。 2016年,湖蓝家庭农场精选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3个优良猕猴桃品种,试种15亩。去年试种成功,打造采摘游乐基地,初产期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 “今年猕猴桃进入量产期,以私人订制和现场采摘为主,每公斤均价有望突破40元,年亩产收益可达4万元。”湖蓝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枝英说,她的猕猴桃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实现了纯生态种植。 据雷雯介绍,自湖蓝家庭农场猕猴桃新品种试种成功,在果肉、果重、果皮、果毛等要素上达到国际一流标准后,镇里紧抓发展机遇,今年初鼓励新厝、旧厝、甲地、浮山等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新品种猕猴桃。目前,全镇已种植高山晚熟猕猴桃1040多亩,高山高优千亩晚熟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初具雏形。下一步将策划举办采摘节,把高山猕猴桃品牌打响。 配强党支部,带动一方富 高山食用菌是虎浿镇的另一个特色产业。为了推动高山食用菌产业迈向高端,虎浿镇探索出“村支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带动乡亲们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虎浿镇七淀村是库区移民新村,村党支部用好移民帮扶资金,建设标准化大棚,引导村民发展香菇种植。2017年,23位村民联合注册成立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走进沃丰野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菇农正忙着采摘、装箱。“今年接种香菇菌棒45万筒,日产香菇1.5万多公斤,产量比去年翻一番,预计年收益达5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黄祖落说。 眼看着七淀村靠种香菇渐渐富起来,周边的梅鹤、文峰等村纷纷跟进,香菇种植面积现已接近600亩,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 在宁德梅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梅鹤村支部书记林昌碧在对村民们进行采菇技术指导。“过去,梅鹤村的村民普遍以务农为主,闲时打零工。现在村民可以到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致富。”林昌碧说。 老技艺升级,振兴更有力 近日,记者来到黄家村,看到许多家庭式作坊都在忙。村民邱娟丽吃过早饭,就在大厅穿、编、扎。不多时,一个蒸笼雏形就做好了。 “平日里,我一边带孩子,一边制作蒸笼,每天都可以赚几十块钱。”身患残疾的邱娟丽,起初对制作蒸笼还有疑虑,担心身体吃不消。在镇里领导干部的照顾下,尽量安排一些轻活给她,每次有订单也都优先考虑她。通过蒸笼制作,她每月都能赚到近3000元。 黄家村制作蒸笼已有900多年历史,这项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虎浿镇被授予“中国传统蒸笼手工艺传承基地”称号。如今,“黄家蒸笼”已发展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1.8亿元。 为了给乡亲们带来更大的收益,当地成立黄家蒸笼行业协会和黄家蒸笼合作社,在工艺和材料等方面加快改进和创新,开发出盒、碟、瓶等300多种竹制工艺品。同时,在销路上试水“互联网+”,通过天猫、京东等销售平台获取大量订单。其中,40多家企业迈入跨境电商行列,带动蒸笼制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我们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黄家蒸笼手工技艺,用好用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一公共品牌,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引导老产业焕发新活力。”雷雯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