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朱铨:基于新基建的契机 快速发展带动IPv6的提速破局

2021-04-23 17:42:15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微信图片_20210423170059.jpg

朱铨博士认为,发展IPv6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4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IPv6的成长初期和核心驱动力由政策来驱动的,应该基于新基建的契机,以物联网、5G、智能装备等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带动IPv6的提速破局。”23日,福建工程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朱铨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20日,“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高性能主干网开通。

据了解,FITI是我国信息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承建,以纯IPv6技术为主,覆盖全国31个省份,旨在为我国研究和设计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提供国际领先的开放性试验环境。目前开通的FITI高性能主干网连接全国35个城市40所高校核心节点,主干网核心节点间的最高带宽达200G,实现了与国内外IPv4/IPv6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

朱铨博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IPv6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就此相关话题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去年,福建省印发实施《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建成5G基站8万个以上;城镇宽带具备千兆接入能力,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40Tbps,IPv6活跃用户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超过60%。

对此,朱铨博士认为,发展IPv6能根本解决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这对于网络信息、网络空间等相关学科以及物联网、5G、智能装备制造等与网络息息相关的智能应用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会出现因网络地址不够而阻碍发展的问题。这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发展水平,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

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际IPv6的应用与研究中去,争取对IPv6方面更大的发言权。对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朱铨博士还指出,进一步提升网络空间安全。相比于IPv4,IPv6在网络架构及网络安全特性上会更具一些优势。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计划在2025年之前,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去年以来,随着国内IPv6升级改造进程加快,相关监管部门对网站全面支持IPv6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根据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统计,福建省IPV6综合发展指数为53.8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传统互联网IPv4的地址总量仅有42亿个,地址资源早已面临枯竭,所以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应运而生。它可以使得每一个接入网络的单元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让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得以落地,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朱铨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G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衍生,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设备及应用的不断发展,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拥有足够的IP地址和网络安全保障的前提下。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使得每一个接入网络的单元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让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得以落地,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另一方面,IPv6能满足物联网等对节点移动性、节点冗余和基于流的服务质量保障的需求。

朱铨博士表示,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内容,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很明显这些都离不开稳定、安全的网络链接,所以都需要以IPv6作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IPv6可以看作是新基建的‘基石’。

有分析认为,IPv6的成长初期和核心驱动力由政策来驱动的,如何更好的提速破局,朱铨博士认为,一方面是政策、制度层面的推动;第二方面是获得技术方面的进步,包括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服务/内容提供等方面,为IPv6的大规模建设与应用提供成熟的基础;第三是基于新基建的契机,以物联网、5G、智能装备等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带动IPv6的提速破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