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赴外打拼的机会都要剥夺 民进党让台湾"生不如死"
2021-05-07 19:40:22 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周冬 |
据台媒报道,日前 ,美国中情局(CIA)公布了2021全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预测,在227个国家或地区中,台湾位列227名,世界倒数第一。对此,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文称,好棒棒的“台湾南波湾”,再多的大内宣,也掩盖不了蔡英文让台湾“生不如死”的事实。 分析称,去年开始,台湾就出现“出生率低于低亡率”的“生不如死”现象,到底为什么年轻族群不生小孩?有说是经济的压力,有说是房价的高涨,有说是贫富差距变大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有说两岸紧张台湾变得“不安全”。罗智强认为,这些都是因素之一,重点是这些因素加总起来,年轻人渐渐失去了安全感和未来感。蔡英文上台后大内宣、大外宣震天嗄响,但是出生人数大幅下跌,去年居然只有16.5万名新生儿,比起2015年少了几乎5万。 美国CIA的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生育率世界最低,细究原因,外有高房价与高房租的居住成本压力,内有高工时、低薪资的压力;尤其是根据人力银行调查,岛内上班族82%的人睡眠时间不足、30%的人没空运动,低薪与过劳剥夺了台湾人追求生活品质与爱的权利。 针对“低薪过劳”,台湾数千名劳工在五一劳动节走上街头,提出“薪资要提高,年金要保障”的诉求,台湾民众党指出,台湾经济表现在全球低迷情况下逆势成长,但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反应在劳工的收入上,“低薪过劳”成为台湾劳工代名词,呼吁蔡当局尽速提出“最低工资法”,改善劳工的工作环境及劳动权利。 国民党近日在脸书发文指出,特别感谢辛勤工作的劳工朋友。我们必须谨记,每一位劳工都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要为劳工朋友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及待遇;但很可惜,我们看到很多累积许久的问题,蔡当局依然没有拿出具体的办法。 新党也于近日发布劳工宣言,批评执政者推行只照顾少数有钱人、既得利益者的政策下,多数劳工生活日益困苦,薪水停滞房价等各方面物价飞涨,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育,因此,提出缩短劳工工时、调高囤房税率、降低筹组工会人数门槛、增加劳检员等诉求,盼改善劳工低薪、高工时、高房价之苦。 然而,就在岛内各界期盼民进党能设法解决低薪困局的时候,民进党当局却送给台湾劳动者的一份“大礼”,这份“大礼”既不是设法解决低薪困局,也不是努力提升福利待遇,而是一道冷冰冰的“禁足令”。 民进党当局“劳动部”要求岛内各人力银行,不得刊登企业招募人员赴大陆就业的职缺信息,现有内容全面下架,否则最高开罚50万元(新台币,下同),若有中介行为则最高罚500万元。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关键产业”将加重处罚。 民进党当局妄称,近年大陆半导体产业积极“挖角渗透”,建立自主供应链,台湾半导体研发人才成锁定目标。此举依照“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相关规定,“没有限制民众选择职业的自由”。 对此,台湾网友群嘲声一片:“这是在用意识形态封锁民众”“自己给不起怪别人高薪‘挖角’”“低薪还不准人民跑,可悲”。 事实上,根据台湾有关规定,民众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亦有从事工作并有选择职业的自由。而民进党当局口口声声标榜“人权”,却大开倒车、动辄锁岛,没能力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又不准民众追求更好的薪资待遇,岂不可笑之至?!至于所谓“核心技术外泄”和“人才外流”,更是胡乱上纲上线的无稽之谈。 民进党当局大言不惭地说,“没有禁止民众去大陆工作,但还是要把好的人才留在台湾。”画地自限、罗织罪名,用行政手段干预民众就业选择,这当然是断路拆桥的破坏行为,既处心积虑切断两岸间的交流,又生生扼杀了台湾民众的发展机会。至于信誓旦旦的“留住人才”,民进党当局又做得如何呢?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五缺”(指“缺工、缺人才、缺水、缺电、缺地”)问题愈演愈烈,低薪过劳、劳保破产,劳工生活缺乏保障等问题持续恶化,当局只会给民众画大饼,一会儿造梦“基本薪资3万元”,一会儿承诺“最低工资法”,薪资却仍在低位徘徊,民众生活压力有增无减。劳动节,数千名台湾劳工再次走上街头,表达“薪资要提高,年金要保障”的基本诉求。民众愤怒的呼声,民进党当局听到了吗?! 施政表现连及格都谈不上的民进党,不思检讨岛内求职就业环境究竟出了哪些问题,痛下决心改善民众生存境遇,创造更友善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真正留在台湾,反倒嫉恨起大陆对人才的高吸引力,一味围追堵截起来,真是应了那句网络流行语,干啥啥不行,作恶使坏第一名。 如果劳动条件友善,台湾民众何必离乡背井到大陆寻求发展?蔡英文没本事留下人才,就干脆禁止你去。从禁绝陆资陆企入岛到禁登大陆招聘信息,民进党当局花样百出地阻断两岸经济联系。台湾民众不傻,自会用脚投票,争取更好的发展。民进党当局一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民众福祉,必将自食恶果。 (东南网综合 台海网、华夏经纬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