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番新天地 福到万家颂党恩
2021-07-02 10:17: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郑璜 张辉
下岐村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新居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丁立凡 摄 连家船民原来居住的小船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丁立凡 摄 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 畲民下了山,连家船民依然漂在海上。 大海那么宽广,但连家船民的栖身之所,只有一叶扁舟。 长七八米,宽不足2米的小船,就是他们的家,劳作、吃饭、睡觉都在这儿。由于常年蜗居于逼仄的船舱,连家船民普遍身材矮小,双脚弯曲变形,被人叫作“曲蹄”。 他们上岸定居,比一般的“造福工程”更有难度。除了住房,还要解决子女教育、土地、水、电、路等问题。 省委、省政府提出,从1998年开始,花3年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 没有土地怎么办?吹沙填海,造地安家,地方政府免费供地,免征各项土地税费。 基础设施薄弱怎么办?政府负责路、电、水、通信、广播电视信号等“五通”工作。 建新房没钱怎么办?凡上岸船民,比照普通“造福工程”搬迁农户,给予建房补助。 很快,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船民终于在岸上有了家。上岸第一夜,定居点里家家灯火通明。 2000年11月初,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第二次前往福安下白石镇下岐村。 时隔不过两年,下岐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平旷的土地上,盖起300多栋新房,妇女们谈笑间编织渔网,青壮年往来奔忙、渔获满仓,黄发垂髫各得其乐。 村干部汇报说,为安置村里的连家船民,上级投入700多万元,分别在下白石镇镇区及毗邻的湾坞镇新建了2个新村和6个安置点,511户渔民2310人全部搬迁上岸。 看到船民上岸后都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安定幸福,习近平很高兴:“现在,我们不仅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如今,下岐村村委会的墙上,这句铿锵有力的指示依然醒目。船民们面对的,再不是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海,而是耕耘牧渔的致富之海。 因地制宜,久久为功 暑假,正值赤溪的旅游旺季,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在青山绿水间。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这些年赤溪村上上下下的共识。 长安新街上,民宿、酒楼、特产馆、小吃店林立,门前有溪流、屋后是公园,新村新景,生机勃发。 去年,赤溪全村产业收入5500万元,其中旅游接待游客25万人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27元、村集体收入215万元。 只有透过村口“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才让人想起这里的日子,曾经是多么贫困和艰难。 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其中便包括“易地搬迁脱贫”。一个月后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向全国发出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令。 2016年2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网直播间与赤溪村乡民远程连线。 了解到赤溪村的贫困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92%下降到1%时,习近平高兴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他看来,“赤溪村脱贫致富的历程就是全国扶贫工作的历程,要很好地总结。” 习近平同志推动开展的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造福工程”好做法,福建始终坚持。作为连续27年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福建“造福工程”实施范围几经扩大。全省累计搬迁172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搬迁建成各类安置区340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