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给算法应用戴上“紧箍咒”
2022-01-14 10:57: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
分享到:
|
给算法应用戴上“紧箍咒” 东南网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大数据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通过算法,各类网络信息和服务实现精准抵达,让用户省时省力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算法也带来诱导沉迷网络、“大数据杀熟”等弊端,让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被算法“算计”。针对算法被诟病已久的问题,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剑指算法应用乱象。 产品推送、“杀熟” 用户被算法“绑架” 在福州一家设计公司上班的林秋梓是一名网购爱好者,平常喜欢在电商平台上购买服装、化妆品等商品,最近她家里装修,浏览了家装的相关产品,随后她发现,她在该购物平台上的搜索选项甚至广告都在推送家装产品。 “有时候感觉隐私被窥探了,有种被‘算计’的感觉。”林秋梓说道,算法能让消费者快速获得计划购买的产品的信息,但也限制了自己获取其他商品的机会。 林秋梓只是被互联网平台算法“算计”的一个缩影。不少网友都有过被算法影响的遭遇。网友“明日之光”吐槽道,他平常在刷短视频时比较喜欢看娱乐新闻,有时在某个明星话题的视频内容上“多看了一眼”,平台就会“投其所好”,不断推送该明星的相关内容。“看了会让人上瘾,想要一直刷下去。”算法是一个“神器”,能帮助人们便捷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算法也是毒药,消磨了时间,限制了资讯获取的广泛性。 还有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对新老用户区别对待。这一点让网友黄莉莉深有体会。她工作日中午经常会点外卖并购买平台会员,但有一次她和同事一起点同款食品时却发现,她的价格比同事购买的还要贵。“同事是刚注册的,并不是会员,我们点餐的商家、送餐时间、地点都是一样,价格却不一样。”黄莉莉认为,平台的做法违背了公平的原则,存在“杀熟”行为。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用户常用的电商、资讯、短视频、社交及生活类的热门APP都具有个性化推荐的模式。在网络世界里,用户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平台的算法则通过收集用户大量的信息来完成。如某电商平台在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推荐和展示时要提取的信息,不仅有浏览记录、搜索查询记录、收藏等,还有IP地址、浏览器类型、电信运营商,甚至还有设备标识符、移动应用列表等软硬件特征信息,以及设备所在位置相关信息。 “所谓算法就是利用用户的一些行为,通过一些数学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业内人士、福州掌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福荣告诉记者,算法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此前基于人力的“人找信息”转变成基于电脑自动化运算的“信息找人”,既极大解放了人力,又更高效地完成了人和信息的匹配。 关闭推荐步骤多 信息安全引担忧 此次出台的《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记者发现,大部分平台都设置了关闭个性化推荐的功能,但在关闭操作难度上却不尽相同。在林秋梓淘宝页面上,推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开关面板、灯具、小家电、被子以及厨房用具等商品上,她表示,自己从来都没有去特意关闭个性化推荐,也不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为了体验平台的关闭功能,林秋梓打开手机淘宝APP,点击右下角“我的淘宝”,再点击右上方的设置图标,很快在“隐私”的选项中找到了广告管理和推荐管理,关闭后,在淘宝页面上推荐的商品变得更加丰富,不会只集中在某几类商品。 记者也尝试关闭几个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打开京东APP右下角的“我的”,点击了设置图标,在隐私政策简要版、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应用权限说明等页面上均未发现相关功能,最后在“通用”内的隐私设置里找到了广告设置和推荐设置,可关闭个性化推荐。 在外卖平台“饿了么”上,记者点开“我的”内的设置按钮,在隐私管理中并没有发现关闭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在“通用”的最后一项找到了“个性化推荐设置”,关闭时会提示“关闭后,无法为您推荐感兴趣的店铺或商品”。商超类APP“永辉生活”同样设置了个性化推荐功能,关闭选项则在“我的”设置中隐私设置内的其他设置。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并没有一次性删除各种记录的设置,搜索记录需要手动进行删除。大量信息被平台获取用于实现算法推荐,也引起了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忧。根据《2021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专题调查报告》,近一年来,有35.66%的受访人群“有一些”信息泄露遭遇;41.25%的受访人群遭遇“比较多”甚至“非常多”信息泄露。 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中国公众“大安全”感知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公众表示“担心账号和个人信息泄露”;有六成公众认为自己的信息在数字环境中有被泄露的风险;有七成公众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有五成公众表示“担心下载的APP不安全”。 此次的《规定》也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同时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包括保障算法知情权,要求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 完善投诉机制 加大处罚力度 去年以来,福建也加大对APP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了2021年福建省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专项行动,切实保障用户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加强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督检查,强化相关企业规范使用个人信息的责任意识,对省内运营的APP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林翊看来,大数据是一种技术工具,通过算法,平台可以快速地获知用户需求,勾勒出用户画像,满足其喜好,提供精准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他认为,避免算法被滥用,要从“源头”抓起,在如何获取用户数据、获取哪些数据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规定,大力治理互联网平台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时用户有权自主删除或保留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 “政府部门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平台的处罚力度,行业要诚信自律,用户本身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关闭各类APP中非必要的访问权限。”林翊表示,互联网的管理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发挥作用,各方多管齐下,才能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 胡福荣认为,算法会变成“算计的工具”,问题出在设计者、操作者身上,不该一味追求流量和利益。他对完善“算法”治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设立在线投诉举报的网址和电话,主动建立网络巡查制度,违规者会被约谈,甚至受到相应的惩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