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连江茭南村:小虾皮成渔村振兴大产业

2023-12-10 08:39:5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连江县苔菉镇茭南村做强传统虾皮产业,打响品牌,年创产值8亿多元

小虾皮成渔村振兴大产业

东南网12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叶建隆煮汤、拌凉菜、做锅边糊……在家常烹饪中,虾皮是十分常用、味道鲜美的作料。在连江县一个沿海渔村——具有100多年虾皮加工历史的苔菉镇茭南村,出产的虾皮占全国市场七成。

近日,记者来到茭南村,只见一些村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搭起工具,趁着阳光充足晾晒虾皮。实际上,这种传统晾晒方式只是零散存在,“茭南虾皮”早已采用更先进的烘干方式实现大规模生产。

“茭南村出门就是海,世代靠海为生,70%的村民以传统海洋捕捞作业为生。100多年前,村里的先辈开始探索虾皮加工技术,代代传承下来,并且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柱产业。”茭南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素芝介绍。

连江县水产丰富,鲍鱼、海带、鱼丸等全国闻名。与这些名头较响的水产品相比,虾皮看起来很不起眼,但营养价值和烹调用途都十分可观。据介绍,毛虾是我国海产虾类中最大的虾类资源。毛虾干制后,体小、皮薄,看起来只有一层皮,所以得名虾皮。虾皮因富含蛋白质、钙元素等营养物质,深受市民喜爱。

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面对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滞后等“先天不足”,茭南村深度挖掘虾皮传统产业,既传承独特的传统加工技术,又推动创办虾皮烘干加工厂引进先进工艺,让虾皮产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

走进茭南村的连兴虾皮加工厂,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对毛虾进行各种操作,每天产量可达60吨。当虾皮加工完成后,陆续销往各水产市场,最远可到山东等地。

在林振龙水产虾皮加工厂,多项加工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原来全靠人工,加工2000斤虾皮需要整晚时间,现在仅需一个多小时。”工厂负责人林秉风表示,“在引进全国最先进的虾皮烘干技术后,从鲜虾到虾皮成品不到6分钟即可完成。”

加工技术升级,带动更多村民投身虾皮加工事业。据统计,茭南村已有超过30家虾皮烘干加工厂,并且建立行业联合体,推广规范化加工技术,提升市场影响力。此外,茭南村还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先后形成“大佶茭南”“海威虾皮”“连兴虾皮”等一批特色品牌,并开启“互联网+实体”的线上线下双重经营模式。

小小虾皮,在茭南村做成大产业。目前,“茭南虾皮”年产量可达1.5万吨,产量占全国的70%,年产值约8.6亿元,每年加工旺季可带动500多人就业。2018年,“茭南虾皮”入选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

记者了解到,为做强做优虾皮产业,连江县专门出台措施,包括成立虾皮渔船捕捞管理公司、落实“一品一码”可追溯制度、建设虾皮加工产业园等,让虾皮产业为茭南村的产业振兴带来更强支撑。

政策支持给力,企业信心十足。在茭南村经营虾皮加工企业的刘宏鼎等人发现,毛虾由捕捞渔船运往岸上工厂的过程中,不仅耗费时间,还耗损鲜度。于是,他们探索把加工厂直接建在船上,在捕虾后直接加工。

去年12月,“闽连渔冷67575”海上加工船正式投产。该船是连江首艘单线全自动化流水线虾皮加工船,配建全自动水产精加工生产线,日均加工量达240吨,是全国日加工量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加工生产线,预计年可加工虾皮至少1500吨。

“从刚打捞上来的毛虾,变成美味鲜香的虾皮,整个过程在船上仅需10分钟。交货时间比陆地加工厂缩短了24小时。”刘宏鼎介绍,“由于原料新鲜、烘干速度快,所以虾皮盐分少,味道鲜甜,更接近自然风味,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闽连渔冷67575”虾皮加工船与捕捞毛虾船队联合出海,在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协同作业,让捕捞船队无须回母港便可完成虾皮生产加工,提高了虾皮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渔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未来,我们将积极融入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依托平流尾地质公园等网红打卡点,大力发展‘水产+旅游’,带动虾皮销售,让‘茭南虾皮’品牌更加响亮。”林素芝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