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丨岁岁铭记,故人在心间
2024-04-04 09:38: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岁岁铭记,故人在心间 起风啦,该回去啦。 你看,所有过往都在这儿呢。 她的茉莉花我还在喝着, 她听的歌我还在唱着, 直到她的苦衷变成了我的, 她的仁慈也变成我的。 风吹乱了我的头发, 我知道你在这儿呢。 下次在春光中见到你啊。 ——福禄寿乐队《玉珍》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随着白昼渐长、春雨催发、阳气回升,梨花风起、新燕归来、柳条抽枝,万物的生机清晰显现,这个时候古人谓之曰“清明”。清明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清明,叁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风,也是清爽明净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特殊的,它既是澄澈和暖的节气,也是追思故人的节日。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美好景致,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伤情。 据说清明祭祖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自秦以后,民间逐渐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到了唐朝,清明扫墓兴起,并相传至今。如《宋史·礼志·凶礼二》说:“古者无墓祭,秦、汉以降,始有其仪。 至唐,复有清明设祭。”丰子恺曾回忆幼年过清明的情景:“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做无上的乐事”。 清明与上巳节、寒食节总是相伴的。“上巳”指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晋后固定为三月三。按照古老习俗,人们在这天去河边行“袯褉”仪式,即在水中沐浴以驱除旧年里的秽气。连师道尊严的孔子也不禁神往这样一种境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后来,上巳的沐浴习俗逐渐演变为在河边聚会,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写道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据《荆楚岁时记》,寒食节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即,一般是在清明的前两日。明朝之后,寒食节则被定为清明前一日。古人诗歌中常以清明与寒食并举,杨万里写道“今年寒食与清明,各自阴晴作麽生”(《清明雨寒八首》),王迈诗云:“寒食清明近,知春不久归。眼惊红作阵,心爱绿成围”(《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 一望一溯,一生一息,一阴一阳,透露出季节交替、辞旧迎新,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桐花风起,柳枝寻春 《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古人将清明三候总结的十分精准,“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就是指泡桐应时而开,清远幽香。花大型,紫、白两色,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王安石写下“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来赞颂梧桐遗世独立的高雅品格。 二候田鼠化为鴽,鴽[rú]是指鹌鹑类的小鸟。根据《夏小正经文校释》的记载,鴽这种候鸟,春天来于农田间活动,而田鼠这时却因为天气渐热躲到地底下去了,加上鴽这种小鸟的花纹和田鼠确实很像,人们便以为鴽是由田鼠变成的。 三候虹始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日照雨滴则虹生焉”,记忆中的清明节似乎总是伴着“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雨后天晴,彩虹便会出现,横跨天空的弯弯彩虹总能引得行人驻足流连。春天,来一阵润雨的涤荡,雨后天晴,美丽的彩虹就映出来了。 慎终追远,催护新生 每逢清明,我们便会思念那个熟悉的名字,它像一棵深秋的树,摇曳在人生的落日下,矗立在我们的春天里。余华在《第七天》中写道:“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 但,这个诉尽离殇的日子,最终指引的还是团聚的方向。袅袅火光中纸烟四起,我们仿佛见到了逝去亲人的音容。世间万物,冷暖互存、生死相连。离我们远去的亲人,会以“清明”的方式,与我们相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亦归于天地。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何出发。费玉清在告别演唱会的亲笔信中写道,“这么多年,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一直快步向前,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当父母亲都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不忘来时路,不失本真心,不惧去时难。 离别,是另一种久别重逢。不必强求,也无需执念。活在当下,莫负年华。明《帝京景物略》载:“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正如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欲断魂”固然悲切,“杏花村”却令人兴致盎然。 我们慎终追远,亦催护新生。 不妨少一点“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沉重,多一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闲适。 觅一处春暖花开的苗圃,品一壶浓淡相宜的杏花酒,彻底感悟生命的真谛。 (于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