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五级同抓、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全面振兴”思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三农”力量。
近年来,福建聚焦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农业核心种源、现代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着力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推广应用。
近日,在邵武召开的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专门组织参会人员到被称为“宝地”的和平镇实地考察。2016年底,邹卫东来到和平镇坎头村租下千亩耕地,创办了台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百香果和猕猴桃苗木;
泉州市永春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生态、农业和人文优势,积极探索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新步。2023年入选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
2020年以来,上杭县共有7个村先后入选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上杭县以红色资源打底,将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村振兴三者紧密结合,让历史照亮未来、村民奔向共富、试点初创见效,取得了“过去有红色故事、今朝有美丽新颜”的巨大成就。
华安县委、县政府牢记嘱托,坚决扛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努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山区样板”。2022年,华安获评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7月14日,省长赵龙赴南平市浦城县、松溪县,调研乡村振兴和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把“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级同向发力、干群齐力攻坚,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晾晒比武,看成效、比进度,找差距、补短板,切实根治农村环境脏乱污染问题,提升乡村环境“颜值”。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省委主题教育开展“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总结我省“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工作做法,对建设福建美丽乡村作出全面部署,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会议结合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我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走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做法成效,取得圆满成功。
当前,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五级同抓、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全面振兴”思路,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此,邵武建立了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筛选有流转意愿的林下空间,存入“森林生态银行”,并在全省率先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
多年来,邵武市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委“三争”行动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探索走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邵武”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沙县区委、区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创新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沙县样板。
位于大樟溪畔的嵩口镇是目前福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随着古镇活化的不断深入,近期镇上又有一座老宅完成更新改造,以永泰李梅文化体验中心的形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