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区域:福建省闽南、台湾省和东南亚闽南华侨华裔聚居地。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高甲戏流行于福建闽南、台湾、金门、东南亚闽南华侨华裔聚居地。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的九龙江入海处,北部与泉州市接壤,西与西南部与漳州市接壤,东南隔厦门东海域即金门岛,东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峡相望。厦门市包括思明、湖里、同安、翔安、集美和海沧六个行政区。(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陆和海岛组成。地势由西北、北部向南、东南部倾斜,作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的梯状分布,将厦门岛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目前有三座大桥将厦门与大陆连接起来。厦门岛东与东南部多山丘,北部多丘陵台地,西南部地势平坦,是厦门港口所在的老城区。厦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2)人文环境:早年称嘉禾屿,别称鹭岛,隶属泉州府同安县。明初在岛上建有守御千户所城——厦门城。1650年郑成功驻兵。于此,1655年改称思明州。1912年称思明县,1933年改设市。新中国成立后,为福建省省辖市,至1980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94年被定为副省级市。宋元时期泉州为著名的东方商港。明中期以后九龙江下游的月港(以今龙海市的海澄为主,包括厦门海沧等外的“厦门湾”(区)和厦门邻近的安海(古称安平)港,都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近代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闽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华侨出入国的港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与漳州的石码(龙海)、泉州的安海着两个卫星港口形成闽南对外贸易的金三角。
历史渊源:
高甲戏流传于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闽南方言区。以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明末清初,泉南各地农村,每遇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村民扮梁山泊英雄好汉。随队伍游行于村里,间或就地作简短表演。以宋江故事为主,又以武打为盛,配以南锣鼓和民间的"红甲吹"、"十音"之数曲调。只有道白少有唱腔,有时还排下"蝴蝶阵"、"田螺阵"等。这种形式的出现,很受村民喜爱,逐渐发展为由儿童组成的业余戏班,演出节目仍为梁山泊故事,群众称之为"宋江仔"。后来又有由成年人扮演的专业戏班出现,称为"宋江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