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清频道 > 媒体看福清 > 正文

硬“核”时代,来了!

2022-01-14 09:00:49 作者: 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1月11日,记者跟随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蹲点主题采访团,来到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探访国之重器——“华龙一号”。

站在厂区观景平台上,6号机组尽收眼底。70多米高的核岛厂房头戴“金钟罩”、身穿“铁布衫”。这便是“刀枪不入”的双层安全壳:外层,起防护作用;内层,保障放射性物质不外泄。其中,仅外层安全壳就设置了4层钢筋防护层,整体容积高达8万立方米,可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

全副武装之下,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通过裂变链式反应,释放巨大热能,进而将水转化为蒸汽,驱动发电机源源不断地输出稳定、清洁的电能。

在主控室内,“黄金人”目不转睛地监测着这一过程。

主控室是核电站的“智慧大脑”,连接着厂房内的各个设备和系统。“黄金人”24小时轮班倒,时刻关注不断生成的数据与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须臾不离守护着核安全。

硬“核”时代,来了!

福清核电6号机组主控室

“要成为一名‘黄金人’,需掌握100多门课程,经历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前后历时三到五年,才能拿到进入主控室的‘入场券’。”福清核电党委宣传部部长成利说,“黄金人”是核电站操作员的别名。“在我国核电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培养一名操作员所花的费用,大约相当于一名成年人等身的黄金价格,‘黄金人’因此得名。”

就在几天前,这些“黄金人”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硬“核”时代,来了!

福清核电1-6号机组

1月1日,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并将在今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作为核电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引领着硬“核”时代的到来,也推动福建在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强省的道路上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福建是一个少煤缺油省份,一次能源自给率低,建设清洁能源强省是必由之路。具有稳定、清洁、低碳、无污染的核电,成为其中的着力点。

作为福建境内在建最大的核电基地,福清核电项目一次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其中5号、6号机组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去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我们克服新冠疫情反复、部分工种人员不足、主线施工交叉复杂等影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第二台‘华龙一号’建设。”福清核电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方胜杰说,公司成立专项组集中办公、统筹资源,高效推进现场问题解决,确保“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安全高质量建设。

“核电站安全吗?”这是共同参与蹲点采访的大学生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他们对多年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记忆犹新。

现场科普,打消了同学们的顾虑,也展示了“华龙一号”的硬“核”实力。

“我们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安全系统。”解说员娓娓道来,“万一发生事故,首先要停堆,再把反应堆的余热带走,防止堆芯熔化。以往,通常用泵持续向蒸汽发生器中注水,这就需要电。如今,在有电的情况下,我们优先使用‘能动应急系统’;反之,则第一时间启动不用电的非能动应急系统,做到‘临危不乱’。”

硬“核”时代,来了!

福清核电5、6号机组

据悉,“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引入“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硬“核”时代,不仅安全有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还实现了协同共促。

截至目前,福清核电累计发电超180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5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80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35万公顷。福清核电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能力可达500亿千瓦时左右,年产值近200亿元。

“我们正推动公司从单一发展核电转向核电与多种能源互补发展,积极探索核能多用途利用、非核清洁能源、综合能源产业。”方胜杰说,福清核电7号、8号机组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同时与地方政府、江阴工业集中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打造核能综合利用及零碳产业园。(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林宇阳 李天天 范姗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