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样来一杯 福州喝美了
2023-05-22 16:17:45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孩子们体验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福州日报记者 郑帅 摄 一条特色主街,一间间别致小院,吸纳了15个省份、44项非遗技艺及习俗,浓缩茶文化之精华。昨日,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游玩的游客惊叹道:“整街都是茶,一路下来,都快喝‘撑’了!” 昨日是第四个“国际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会场活动落地“双世遗地”福州,首次汇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所有项目。 制茶技艺传千载 一片嫩绿的茶叶,能飘香世界,离不开背后的制茶技艺。在44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传统制茶技艺以39项“独占鳌头”。传统制茶技艺的魅力究竟何在? 浙江馆前,紫笋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林瑞炀将制茶器具搬到街上,现场捣茶成膏、模具塑形后,再将一块块浑圆可爱的小茶饼烘焙至黑色。 林瑞炀说,紫笋茶产自浙江长兴,历经五朝,因为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形状似笋而得名,“从鲜叶到制成干茶,历时3天,每个步骤都要仔细盯着”。 以花入茶,重重叠叠,充分搅拌,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巧妙融合“花的奉献,茶的包容”;手持竹盘,通过“摇青”,武夷岩茶绽放“岩骨花香”……活动现场,数十位传承人从茶技、茶史、茶事、茶缘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茶文化,为游客奉上一场茶的盛宴。“这些都是祖先的智慧,机会难得,得抓紧学艺。”茶友周翠梅体验岩茶的“摇青”后,很感兴趣,和展位前的传承人深入探讨制茶之法。 共享非遗茶生活 广西馆内,身穿瑶族服饰的唐荣春将泡好的茶放入铁锅,一边加入少量猪油、生姜、大蒜,一边翻炒捶打,再倒入开水熬煮。随着茶汤温度升高,奇特的香味弥漫开来。 “这也是茶?”面对众人的疑惑,唐荣春笑着奉上一杯杯热腾腾的浓茶,“这是我们广西恭城瑶族日常饮用的油茶”。不论甜咸,一杯恭城油茶下肚,暖意升腾。“光喝茶可不够。”唐荣春说,油茶出锅后,一般搭配炒米、香菜、香葱或粽子等食用。 茶,是三餐四季,也是待客礼仪。云南馆的白族三道茶——一道苦茶、二道甜茶、三道回味茶,以生姜、核桃、蜂蜜、桂皮入茶。热情好客的白族人先客后主,茶位前的游客络绎不绝。 “花式”茶艺引关注 你喝过木偶泡的茶吗?在上下杭,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傅端凤,携新晋的“茶艺高手”提线木偶,向观众敬茶。 左手斟茶,右手持杯,短短6分钟,傅端凤手下的木偶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洗杯、泡茶、敬茶等一整套流程。傅端凤说,借木偶的手完成拿起、倾倒的动作,需要时刻保持双手的协调,难度着实不小,“将木偶戏与茶艺创新性融合,让两种非遗碰撞出火花,投入再多精力也值得”。 看似新式的“泡法”,承袭的却是源远流长的茶艺。 去年,热播剧《梦华录》将“茶百戏”带进大众视野。在“时间煮茶”茶道表演区,凭借一人、一桌、几只建盏,还原了这门盛于宋朝的技艺。 沸水冲点、茶汤起沫,随着表演者细细地蘸取茶粉,勾画几笔,一只喜鹊跃然茶上。唐代的煎煮法、明代的瀹饮法等曾在历史长河里闪耀光芒的茶艺,也在此次活动中再现。 喝茶也有仪式感 时隔百年,“茶帮拜妈祖”的颂文再现上下杭。金银里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帮队伍在主街巡游,向妈祖献上今年的第一泡新茶。 “茶帮拜妈祖”非遗项目源于福州近代闻名世界的茶叶贸易。清代以来,各地商帮在福州设立会馆,必崇祀妈祖,会馆的正式名称通常采用祭祀妈祖的宫殿名“天后宫”,因而催生了“茶帮拜妈祖”这一闽商福文化海丝信俗。 这份仪式感,贯穿制茶、吃茶全过程。浙江径山寺带来径山茶宴,以茶敬客的传统茶宴礼仪习俗古雅规范,包含张茶榜、击茶鼓、煎汤点茶等十多道程序,堪称我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浙江磐安形成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赶茶场重要聚会——社和秋社,包含祭茶神、演社戏、迎龙灯、叠罗汉等民间艺术表演。(蓝瑜萍 燕晓) |
相关阅读:
- [05-21] “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嘉宾考察福州茶文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