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年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
品味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倾听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为国际减贫事业作贡献 论坛上,福建茶农分享了自己对这片叶子的深情。 来自寿宁县下党乡的茶农王菊弟说,下党实现脱贫摘帽,涉及80%人口的茶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下党成立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由村委会、村民和企业家合作经营,并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下乡的味道”。 “我们筹资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在茶园和加工车间架设视频监控系统,让爱心人士认购茶园并随时了解茶叶生产加工情况。”王菊弟说,当年被定制的茶园就有300多亩,占全村茶园面积的一半以上,茶农收入从原来的每亩不到3000元,增长到每亩6000元以上。2019年,定制茶园覆盖面扩大到下党全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同样实现了以茶兴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以茶脱贫、以茶富农’战略,把茶业列为全县脱贫致富‘一号工程’。”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剑宾说,一片叶子成就了茶农的幸福生活。如今,安溪已从1985年“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跃升为“全国百强县”,全县茶园60万亩,产茶6.2万吨,涉茶总产值191亿元,有80多万人从事与茶有关的产业。 数据显示,福建全省茶叶主产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超过40%。茶产业,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支撑。 不仅仅是在中国,放眼世界,茶产业都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民生产业。 “肯尼亚茶业规模占其GDP的10%左右,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占农产品出口规模的60%。”在主旨演讲中,江用文分享了全球茶业的减贫实践,“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绝大多数茶叶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茶叶生产是农民脱贫的希望。” 作为世界最大的产茶国,加强茶叶技术输出,推动全球减贫合作,中国责无旁贷。 “很多人不知道,尼泊尔也是个产茶国。”尼泊尔博卡拉市华侨华人协会常任理事张博介绍说,100多年前,尼泊尔人获得清朝皇帝赠送的茶种,于是种植、推广。如今,到尼泊尔旅游,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茶叶贩售点。 然而,尼泊尔茶产业依然是粗放经营。张博说,他的老朋友——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老校长的夙愿是开设茶业专业,可是这一梦想始终未能成真。“尼泊尔最缺乏的,是先进的茶叶技术、设备、专业人士和市场推广经验。”张博说,希望借助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平台,中国茶企将先进的茶业发展理念与经验带到尼泊尔,通过茶产业合作为全球减贫贡献“一片叶子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