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学费减免、免试上学!
2022-01-17 16:29:10 来源:福建学生资助 责任编辑:万鑫怡 我来说两句 |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归集整理教育培训现行政策印发《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摘要二十三条》政策涉及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一起来看—— 招考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退役士兵申请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经学校考核同意,可免试入学,并纳入年度招生计划。 高职(大专):退役士兵可免于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面试或技能测试。 专升本:从2022年招生起,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申请专升本,免于参加文化课考试。有关高校组织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综合考查,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成人本科:退役士兵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增加10分投档。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前提下,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根据意愿入读成人本科。 普通高考:自主就业(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可在其全国普通高考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加20分投档。退役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研究生招考: ①考试优待: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②单列计划: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可申请在“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和初试加分政策之间调剂。 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政策 保留学籍: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或保留学籍的退役士兵,退役后2年内允许入学或复学。 转专业: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免修课:免修公共体育、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等课程,直接获得学分。 学习期限:允许适当延长修业年限。 就业:参加国家组织的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人选选拔,以及毕业后参加军官人选选拔的,优先录取。 教育资助政策 学费减免: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学生均实行学费减免。目前的学费减免标准是,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助学金: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高校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发放档次和标准和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相同。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可以分为2-3档。我省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实行分档发放,一档国家助学金(特别困难)标准为每生每年4500元,二档国家助学金(困难)标准为每生每年2800元。 高职扩招专项工作中 退役军人的管理及培养 免修课程: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按规定免修相应课程。服役经历可以视作相关岗位实习经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学业年限3—6年。 考核:针对退役军人学生单独设计考核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考试与考查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课程结业考试相结合、线上考试与线下考试相结合,对退役军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为退役军人学习提供方便。 技能培训政策 免费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可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接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并享受培训期间生活补助)。 经费保障:技能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予以专项补助。有条件的地区在经费方面可对参战、军龄长、有立功受奖表现、所学技能多等级高的退役士兵学员适当倾斜。 普惠政策: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接受培训,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培训政策,符合条件的困难退役军人可享受生活补贴。所需资金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经费中列支。参加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员,原则上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补贴资助,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据全国征兵网消息, 2022全国上半年征兵 2021年12月1日起 开始报名(男兵) ↓↓↓ 全国征兵(女兵) 2022上半年应征报名 2022年1月1日开始 ↓↓↓ 想参军的小伙伴 速度集合! 福建省相关政策落实细则,以实际发布文件为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