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教育 > 校长访谈 > 正文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刘玉斌:让师生依“和”而长,因“和”而美

2022-12-10 09:56  林晓婷 来源:海峡教育报  责任编辑:黄硕思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校长名片

刘玉斌,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书记、校长,福建省小学名校长、省骨干校长,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市专家型教师,第十二期全国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出版专著《追寻快乐中发展的教育》《像树一样向上生长》,参与《在思想自觉中成长》编著。

丰盈自我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当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我努力考上师范学校。一直以来,做一名好教师是我最本真的想法。”刘玉斌坦言,出身于“双教师职工家庭”的她,从小耳濡目染,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神圣与神奇,她立志长大后也要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


为此,刘玉斌不断丰盈自我。中师毕业后,她给自己定下三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是学习模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从教初期,我心中虽有书,但‘目中’不大‘有人’,学生观比较淡薄,只想着如何把书教好,但还没有做到‘授人以渔’”。刘玉斌总结反思道。到了第二个五年,是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这一阶段,她认为,要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下工夫。为此,她不断探索和实践,不仅能够深刻、独到地吃透教学内容,且努力在灵活应用教法方面做到启发引领学生、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机动灵活构建课堂、形成教学特长。迈入第三个五年,是探索突破阶段,目标则是成为学科带头人。“进入这个阶段,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精通教材教法。做到心中装下每一位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深深牵动着教师的心。”刘玉斌说。


从第一次赛课的磨砺、第一次做课题的艰辛、第一次参加系统培训的收获满满到第一次提出办学理念的深思熟虑,刘玉斌执着坚定地行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如今,扎根教坛三十余年,刘玉斌成长为思政专职教师,将课堂作为砥砺奋进的“主阵地”,在教育生涯中收获硕果累累。近年来,她发表CN论文20余篇,论文获区级以上奖项10篇,区级以上汇编18篇,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开设区级以上讲座30次,区级以上公开课28次,8次获区级以上成果奖,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成果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特色办学研究成果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担任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下简称“厦外附小”)书记、校长后,刘玉斌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上有了更多思考,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2022年厦外附小教育共同体成立,将名校效应得以更大的发挥与辐射。2022年6月,她勇挑重担,接收万景校区,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但还是迎难而上。


近两年多来,恰逢湖滨片区改造,学校异地重建,刘玉斌整个假期坚守在工地上。如今的过渡校区虽仅用14个月火速建成,但在“和文化”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该校区无论在大框架还是细节处,都渗透着以“和”为核心的教育智慧。厦外附小的家长们看着这和美至善的校园,不禁连连点赞。


刘玉斌心里明白,教育首先要读懂儿童,管理是为学生服务的。她说,基础教育要关注到对未成年人所有的教育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敏感的爱心。


赋能学校 思想落地润泽生命


“学校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赋能场’,校长的使命就是‘赋能’,要赋予自己向上的使命与责任,赋予老师更多的权责与时空,赋予学生向未来前行的素养与能力,并在发现中彼此成全,在渐进中相互成就,在成就中互相鞭策,实现学校能量场的最大价值。”刘玉斌说。


厦外附小创办于1984年,位于厦门美丽的筼筜湖畔。学校前身为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是厦门市直属小学之一。2002年9月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近年来,厦外附小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继承和发扬“和谐教育”试验基础上,凝练形成“和文化”办学思想,让师生依“和”而长,因“和”而美。“只有在思想的支撑下,学校才有生命力,全体教职工才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刘玉斌告诉记者。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其品格特质是心灵之和静、交往之和畅、身体之和顺、品行之和德、文化之融和。这“六和”便造就了厦外附小的“和文化”办学思想,其核心始终关注着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发展。


“和文化”办学思想的构建与实践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和衷管理。“和衷共济”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策略、智慧和理想。“和衷”是凝聚、促成人们内心的共识,同心协力地追求“和平、和谐”;“共济”就是共同承担责任,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抓住机遇。学校在“赋能式”管理模式下,注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实现人治管理向精细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的模式转型。


和美空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释放空间,把更多的空间还给学生。二是调整场所功能,在离学生最近的区域设置图书馆,将心理咨询室调整到隐蔽性强的六号楼,将办公室分布到各年级。三是打通楼间通道,经建筑专家论证,将校园各建筑连通,为学生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动线。四是美学经纬再织校园空间,学校以“绿橙蓝”主色调,追求“儿童立场”,让校园成为美学文化场域。


和礼德育。学校构建了“浸润式”德育特色,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永不言弃的凌霄少年。以“三心”为抓手,即活动设计“走心”,基于儿童立场,设计富有童趣、贴近童心的德育活动;活动过程“润心”,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回归生活,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育人成效“养心”,让德育活动浸润于心,外化于行,用爱心滋养童心。


和合课程。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和合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营造和合课程文化氛围,为学生“为未来而学”的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为未来而教”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为学校“和文化”办学思想奠定基础。


和乐课堂。“和乐课堂”是师生在和谐氛围中呈现灵动思维和智慧对话的场景。“和”指的是“人和”,即课堂以生为本,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师生、生生关系和谐;“乐”指的是“场乐”,即在师生同在的学习场内,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学同乐。学校设计了“360°和乐课堂评价图谱”,用评价做导航,更快实现和乐课堂的目标。


和进队伍。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采用四个“场”来促进:一是搭建平台,优化“学习场”,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内优外联,拓宽“交流场”,提供学术资源;三是变革教学,锻造“实践场”,提供练兵平台;四是多元评价,促成“反思场”,提供机制保障。


在“和文化”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发展教师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和进队伍的再造是让厦外附小的教师能实现生命自觉生长,以达到高智能、高阶层、高效度的‘自主驾驶’状态。”刘玉斌说,为此,学校做了一系列举措和创新探索——


建构激活教师内生力的“理想树”。以校本研修、主题文化活动、人文管理机制为水分、阳光、土壤,化“和文化”办学思想为空气,希望每位教师从一粒饱满的种子出发,在理想的环境中长成参天大树。


关注教师提升价值的五种再造能力。包括目标引领—形成向上的牵引力,雁阵效应—追求群体的战斗力,创新机制—点燃生命的变革力,个体自为—提升自我的内需力,改革评价—推动成长的前行力。


例如,学校注重以目标为引领,尊重个体差异,设置“4阶成长能量站”,促使不同层阶的老师变频发展。“4阶成长能量站”包括青蓝充电站(提供业务、师德双导师,设计个人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愿景,达到5个条件方可结业)、曙光发电站(发挥校内校外资源,搭建平台,借力发展,参加校内6项技能赛)、名师领跑站(35位市级以上称号的名师是学校的宝藏,鼓励教师永不止步、永无止境,敢为人先)、领航空间站(发挥名师辐射作用,成立校内6个领航工作室)。每个层阶都有相应的条件,供教师锁定成长目标,寻求瓶颈突破,获得相应发展。


“学校明确划分团队中教师之间、不同教师团队的责任范围,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把个人考核纳入备课组、年级组考核中,把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团队、学生、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刘玉斌总结道。


在这些举措和创新探索的践行下,厦外附小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截至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4人。区教学能手以上教师达62人,占全校总数的59.6%。


结语


“理想的校长应当是思想者也是行动家,不但有博大的胸襟,还具备细腻的情感;既弘扬追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又脚踏实地做实事;既有严谨治校,又有着人文关怀;既能向上生长,又能向下扎根……我希望我的付出能带给厦外附小一片更广阔的的未来。”刘玉斌坚定地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