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三部门:可设核酸阳性考场!
2022-12-15 23:52 来源: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2月14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专项部署进一步做好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 当前,2023年研考组织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二十条”和“新十条”要求,就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全力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工作目标。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2023年研考为聚集性重大活动,研考考点为特定场所,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具体方案由属地自行确定。各地要将研考组考防疫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工作,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各地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的有机联动,落实落细组考防疫各项要求。 二是科学制定防控方案。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完善细化本地研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预案。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分类设置考场考点,切实保障各类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阳性等特殊考生,由属地自行制定赴考等保障措施并组织实施。全力实现各类考生“应考尽考”。 三是狠抓落实规范管理。加强考场防疫管理。强化考场通风消毒,配足配齐防疫物资、严格执行考场防疫规定,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加强考场安全管理。严格试卷管理,守牢试卷安全保密底线,严格入场检查、严格考场管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四是精心做好服务保障。调动多方资源力量,提高核酸检测、考点考场资源和监考工作队伍等保障力度。强化考点医疗卫生和急救力量,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各地要通过官网、公众号或手机短信等途径积极开展主动宣传,确保考生对组考防疫要求应知尽知。密切关注考生心理健康,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要畅通考生救济渠道,及时提供合理便利。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于12月14日开通考生下载打印《准考证》服务。请考生认真阅读报考点所在地省(区、市)考生防疫有关要求,并认真关注《准考证》上“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说明”“报考点说明”“招生单位说明”等相关信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对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今年研考组考防疫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经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综合研判,研考为聚集性重大活动,研考考点为特定场所,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具体方案由属地自行确定。 各地要将研考组考防疫纳入属地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工作,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各地教育、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的有机联动,落实落细组考防疫各项要求,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工作目标。 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 2.考点考场是如何设置安排的? 考点考场安排要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各类考生群体安全顺利参加考试。各地要科学精准对考生群体分类,按照“一类一策”组考模式,根据防疫要求科学划定考试区域和专用通道,结合实际可有针对性设置核酸阴性考场、核酸阳性考场以及用于体温异常等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考场等。具体方案由属地结合实际制定。 3.加强考场防疫工作做了哪些安排? 所有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均应按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进入考场后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全程佩戴口罩。考场内将配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每个考点配备至少1名医务人员。考前和考后将对考场进行通风和消毒,对电梯间、卫生间、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以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接触频繁的部位进行随时清洁和消毒。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各地将及时采取强化个人防护、增大考场座位间距、加大考场通风消毒、加强考点医疗卫生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4.加强考试安全管理有哪些举措? 所有考场的安全保密工作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依据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配备无线信号屏蔽器和监控设备,确保屏蔽、监控无死角。考生进入考点(场)时,考试工作人员要对考生进行安全检查和身份识别,严防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进入考点实施作弊。所有考试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的选聘、培训,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监考员。各级考试机构将通过网上巡查、实地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考前,各地教育部门还将联合公安、保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作弊器材销售、有组织作弊等专项行动,净化考试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