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重大风格 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经验”
2023-05-24 00:46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李晨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重庆大学建校90余年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批全国首批十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储能技术和生物医疗器械等2个关键领域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探秘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经验”,解析“重大经验”背后的人才培养密码。 产教融合 跨界培养 打造国家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高地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校企联合攻关”,2022年9月,重庆大学成立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并正式入选全国首批10所高校牵头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单位。 以建设国家(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契机,重庆大学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科教育和工程领域本硕博贯通培养新范式,加快培养党和国家急需的卓越工程师,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研发创新、产教融合创新”三位一体的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 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更广阔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体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重庆大学着力从顶层设计、关键要素和持续发展机制,聚焦引领未来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系统探索与改革。早在2012年,重庆大学就围绕国际化、理工交叉、文史哲复合型人才进行探索,先后成立了弘深学院、博雅学院、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 十年探索,结出累累硕果。重庆大学在新工科专业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建中国特色的“知行交替,循环递进”UC联合学院培养模式;率先提出“理工交叉、本研贯通”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从跟踪到自主创新,率先创设面向国家未来硬科技创新的明月科创实验班;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牵头创设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专业教育,跨界实践”,学校现有6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名列国内高校前列。 2023年,新工科建设的“重大经验”再增浓墨重彩的一笔,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功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西南地区首个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该平台是学校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的又一个国家级重大教学科研基地,将打造成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国际一流综合性创新平台。 探索书院教育新模式 培养一流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今年4月,重庆大学博雅书院揭牌,这也是重庆大学近一年揭牌的第三个书院。重庆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教授任荣誉院长。半个月前,重庆大学彭桓武书院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任名誉院长。 “博雅书院”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大学基础文科人才培养的新里程,“彭桓武书院”的揭牌也开启了重庆大学物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新征程。重庆大学全面推进书院制改革,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早在一年前,重庆大学已成立弘深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任首任院长。 书院制教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浪潮。重庆大学现已建成了融合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实现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和自我成长的现代书院——彭桓武书院、何鲁书院、弘深书院、博雅书院,还将陆续建设冯简书院、道衡书院、懋德书院、洪沅书院、寅初书院、芳吉书院、唐璞书院、志潜书院,最终形成“八大四小”12书院育人新格局,构筑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使其成为师生生活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思辨能力、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敢闯会创 青春昂扬 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现“重大”青春力量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重庆大学重点培育项目获市赛金奖60项,银奖50项,是全市金奖数量最多且唯一拿满“5+3”全国总决赛晋级指标的高校,在全国总决赛斩获金奖13项,银奖16项,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可谓满载而归。 重庆大学持续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出“基于创新的创业、面向创业的创新”双向驱动的创新创业理念,构建了以一个课程体系为基础、二种实践模式为主体、三类支撑体系为保障的具有重庆大学特色的“一二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系统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集聚各方面要素资源,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节、“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每年举办200余场次,吸引学生1万余人次参与,打造涵盖30余个学科专业赛事的校院联动“竞赛群”,推动竞赛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以赛促创孵化出一批优秀“双创”企业。 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学校获得包括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所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级平台/基地称号。各类双创项目训练本科生参加人数每年均超8000人次;近五年获国家级及以上双创竞赛奖励共3214项;学生取得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双创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7个首次突破,创业企业融资累计近8亿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