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鸡年春运拉开了大幕。1月16日,北京西客站候车大厅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正在候车的孙先生手里捧着墨迹未干、墨香阵阵的大红“福”字和春联,脸上乐开了花,没想到正准备回河北老家过年的他们一家四口居然在车站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新年礼物。当天,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北京民协在这里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慰问活动,向春运一线铁路干部职工及返乡旅客送上了春联、“福”字、中国结等“年礼” 。(1月18日《中国艺术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车站上比平时人多,比平时热闹,预示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可以肯定,此时车站上的乘客既充满了“回家的诱惑”,又充满了“过年的期盼”,此刻若能收到一份不约而至的年礼,心里肯定“热乎乎”“暖融融”的。可见,北京市文联、北京书协、北京民协在车站开展的“迎新春、送祝福”慰问活动,正迎合了无数“回家者”的心意。 “文化年礼”让焦急的等待“变短”。过年,过得是心情,过得更是氛围。这种心情和氛围不仅体现在“家中”,而且也体现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回家途中的心情和氛围。回家途中自然少不了焦急和等待。如何让焦急和等待时间变得“更短”?显然,一些暖心的事会将这种心情转移和抵消一下。可见,“回家”旅客得到“文化年货”的喜悦正消弭了急切盼望回家的情感,让焦急的等待显得不再漫长。 “文化年货”让年的“味道”更浓。当前,不少人慨叹:年的味道越来越淡。“年味越来越淡”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的成因在于,人们由于生活工作操劳没有过多时间、过多机会感触与过年有关的东西。比如春联、福字、糖葫芦,只有回到家中过年的短短几天才有可能亲自接触。而在一些人归家的途中接触到这些物件,自然会提前激起他们过年的情感,让他们感觉到“年味渐浓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年货”送到春运一线,是广大文化工作者服务群众的一个很好结合点。以往,一谈到送文化年货到基层,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送文化下乡,让文化进社区、进家园、走向田间地头等,事实上还有一个群体需要这些“文化礼品”,这个群体就是“回家路上”的人。让这些人享受到“文化礼品”的礼遇,同样也契合“文化下基层”之义。 “文化年货”送春运一线,更带给文化工作者以有益启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群众集中的地方,永远是文化服务群众的最佳着力点。既如此,文化界就当多些类似的“文化年货”送春运一线。(桑胜高) |
相关阅读:
- [ 01-19]网购年货注意了!春节长假或影响七天无理由退货
- [ 01-19]网购年货注意了!春节长假或影响七天无理由退货
- [ 01-18]“年货列车”开出了民生新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